“隸”字的意思
1.奴隸;奴僕。
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
3.罪人。
4.指低賤的人。
5.小臣;下臣。
6.賤。參見“隸臣”。
7.役使。
8.指役事。
9.差役。
10.附屬;隸屬。
11.追隨;跟隨。
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
13.通“肄”。查閱;考察。
14.通“肄”。研習;研究。
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
[dài]均见“隶”。
“隸”字的基本解释
● 隸
lì ㄌㄧˋ
奴隸;奴僕。引申为地位低下者的通称。《説文•隶部》:“隸,附箸也。”《廣雅•釋詁一》:“隸,臣也。”《廣韻•霽韻》:“隸,僕隸。” 附屬;隸屬。《集韻•寘韻》:“隸,附也。” 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如:篆、隶、行、草、楷。《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察看。《史記•酷吏列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通“肄”。研習;研究。《史記•劉敬叔孫通傳》:‘羣臣習隸。’索隱:‘隸,亦習也。’” 姓。《通志•氏族略五》:“隸氏,古有隸首善筭。”
英语 be subservient to; servant
德语 zugeneigt, zugetan ,anreißen, anzeichnen (V),Li (Eig, Fam),Radikal Nr. 171 = ergreifen, fangen, untergeordnet,untergeben sein, unterstehen
法语 dépendre de,être subordonné à,esclave,scribe
“隸”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隸
隸、隷 lì
〈動〉
(1) 跟從;附屬 [be subordinate to]
隸而從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不隸於宮觀之籍。——明· 顧炎武《復庵記》
又如:隸事(以故事相互隸屬)
(2) 通「離」。流離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餓饉流隸,飢寒道路。——《漢書·敘傳·王命論》
(3) 通「肄」
(4) 檢查 [examine;review;inspect]
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史記·酷吏列傳》
(5) 練習 [practise]
廼令羣臣習隸。——《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詞性變化
◎ 隸
隸 lì
〈名〉
(1) 中囯古代對一種奴隸或差役的稱謂[slave;person in servitude]
輿臣隸,隸臣僚。——《左傳》
皆得以隸使之。——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甿隸之人。——漢· 賈誼《過秦論》
欲效野夫賤隸。——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隸。
又如:隸人(職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罰爲官奴而從事勞役的人);隸僕(僕役);隸戶(被沒入爲奴隸的人家);隸農(農奴,佃戶,代耕農)
(2) 特指衙役 [yamen runner]。
如:皁隸
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任安書》
(3) 即隸書(秦書八體之一。又名「八分體」。相傳爲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簡變化而成)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如:隸絶(善於寫隸書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常用詞組
隸書隸屬隸卒
“隸”字的辞典解释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隸」、「皁隸」。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隸,賤屬也,僕也。」
一種字體。即隸書。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由小篆減省而成。
姓。如漢代有隸延之。
動附屬。如:「隸屬」。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宋·蘇軾〈率子廉傳〉:「晚隸南嶽觀為道士。」
學習。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隸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