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世

刘安世

宋代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州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北)人。 北宋后期大臣。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宋徽宗时获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后,连谪至峡州羁管。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年七十八。宋孝宗时赐谥“忠定”。有《尽言集》等传世。

主要成就

  刘安世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宋人王铚评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题抄本尽言集》)。费衮也称赞其《过阙谢表》用事精当,下字工巧,而气节凛凛如严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

  其诗存世不多,大都如其文,议论精警,栩栩有生气,象《八月十四夜月》诗“万古照临终忌满,一轮明彻岂须圆”,《双柏》“同志不渝均管鲍,清风特立若夷齐”,《扑满子》“多求唯恐心难满,扑破方知器易盈”,均为人所传诵(《娱书堂诗话》卷三)。著有《元城集》二十卷(王铚《题抄本尽言集》)。南宋淳熙间刻《尽言集》十三卷,以后遂为定本,现存明隆庆刻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全宋诗》卷1052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2534至2546收其文十三卷。

  刘安世与苏轼、苏辙兄弟是好友,经常以文相会,以诗唱和,苏辙的墓志铭就是刘安世撰写的。

  因为刘安世以诚治学、以诚待人、以诚处世,上继邵雍、程颐、程颢等先贤之学,下泽后世。为纪念刘安世,魏县历史上曾建有忠烈祠、思诚书院,据新版《魏县志》载:思诚书院是明代魏县知县李 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所建,区龙祯任魏县知县时又重修思诚书院。现忠烈祠和思诚书院均已不复存在。

  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刘安世造七弦琴 ”。桐木,通体髹黑漆,露朱色漆地。琴头宽而尾窄,头端有一拱形首岳,有七孔穿七弦,并弦纽坠七个,七弦至琴尾折向琴背,系于两个对称的木纳上,琴背腹有二长方音孔(称龙池)。

  琴心内阴刻篆书“刘安世造”、“毛仲翁修”、“周鲁封重修”等字。腹面阴刻行书“混沌材”、“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开辟,声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材,不凿庄生窍,古风尚在哉!”款署“会稽黄镇仲安跋于皖江”。又阴刻行书“晋制宋修,一翁”下有“夏伯子”阴文方印,夏伯子即夏莲居。由此可知此琴为晋嵇康规制,宋代刘安世所造,迭经毛仲翁、周鲁封重修,后为夏莲居收藏。传世宋琴甚少,此琴几经沧桑,音质悠扬,被历代学者、古琴学者所推崇,为久负盛名的佳品。

  他又善墨竹,兼精小景(《画史会要》、《中州集》)。

人物生平

  刘安世的父亲刘航,为进士及第,历任虞城、犀浦知县,终官太仆卿。刘安世小时候持论已有识见。刘航为河南监牧使时,文彦博在枢密院,有所闻见,每每叫来刘安世报告。刘安世从容不迫地说:“王介甫(王安石)请求去相位,外面议论认为您将代替他的职务。”文彦博说:“王安石败坏天下至于此,后继的人怎样有所作为?”刘安世拱手说:“安世虽然是晚辈,私下认为没有这样严重。今天的新政,果真顺应人意而为人谋利吗?如果不是这样,您应除去所害,兴扬所利,这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已。”文彦博默不回答,后来见到刘航,感叹赞许刘安世的坚强正直。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进士及第,但他未就选。随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导他诚实,而且令他从不乱说话开始。调任洺州司法参军,洺州司户以贪污闻名,转运使吴守礼打算按察他,向刘安世垂问,刘安世说:“不要这样。”吴守礼因而停止。但刘安世内心常常不自安,说:“司户确实贪污而我不以诚实应对,我岂不是违背了司马公的教诲啊!”后来读扬雄《法言》“君子避碍则通诸理”,心意才解开。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入朝为相后,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司马光去世,宣仁太后向吕公著垂问可以任台谏的人,吕公著以刘安世应对,被提升为右正言。当时执政大臣多给与亲戚官职,刘安世说:“祖宗以来,大臣的子弟不敢接受朝廷内外显贵重要的职务。自从王安石执掌朝政,致力于称心私意,累世的制度,扫地出门不复存在。现在朝廷上,还是习于故态。”因而历历疏陈文彦博以下七人,都是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魁首旧臣,其子弟亲戚赖其权位而得官者为数不少。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天之功,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却另外立籍谋取异财,绝灭义理,只是从于薄罚,何以表示惩戒?”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刘安世认为蔡确指斥哲宗,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论之,把蔡确贬窜新州。宰相范纯仁以下至御史十人,都因此去位。

  刘安世升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任左谏议大夫。当时有旨暂时罢免讲筵,民间喜传宫中求取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纳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帷,仍引用亲信大臣与论前古治乱的要旨,以增广圣学,不要溺于所爱却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哲宗低头不说话。太皇太后说:“没有这种事,你误听而已。”第二天,太后留下吕大防报告原因。吕大防退朝后,召来给事中范祖禹使传达旨意。范祖禹本来曾以此劝谏,刘安世与范祖禹便两人联合申明此事非常恳切。 

  邓温伯被任命为翰林承旨,刘安世说他“出入王安石、吕惠卿党中,始终反反复复。现在的进用,实在关系到君子小人力量削弱增长的关键。请将他罢免贬退。”没有得到答复。刘安世便请求外任,改为中书舍人,辞谢不就任。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提举崇福宫,刚到六个月,召用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范纯仁恢复相位后,吕大防禀告高太皇想令刘安世稍稍避嫌。高太后说:“刘安世现在不居言官之职,自然无所谓避嫌。”又告诉韩忠彦说:“这样正直的人,应该留在朝廷。”便停止。吕惠卿复职光禄卿,分到陪都执行职务,刘安世争辩认为不可以,没有得到采纳,出知成德军。章惇当权,特别忌讳厌恶刘安世,开始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在英州居住。

  同文馆狱兴起,蔡京请求诛灭刘安世等家,谗言虽然没有实行,刘安世还是被移居梅州。章惇与蔡卞一定要置之于死地,由于使者到海南岛杀陈衍,暗示使者过访刘安世,迫使他自杀。只擢升一士豪为转运判官,让他去杀刘安世。判官快速骑马将要到达梅州,梅州守臣派客人来劝刘安世自己想办法。刘安世面色不改,与客相对饮酒谈笑,慢慢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他的仆人说:“我如果死了,按照信中所说去做。”回头对客人说:“死不难了。”客人秘密从仆人那里看到信中所写都是安排同贬当死的人的家事,很周到。判官没有走到二十里,呕血而死,危险得以幸免。

  昭怀皇后正位中宫,章惇、蔡卞告发以前刘安世劝谏奶妈之事,认为是针对皇后而言。当时邹浩已被贬斥,诏命应天府少尹孙鼛用槛车捉收刘安世、邹浩二人前往京城。走了几个驿站的路而徽宗即皇帝位赦令来到,孙鼛于是返回。刘安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共七年,甲令所记载的边远污秽之地没有没经历过。移居衡州及鼎州,然后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郓州、真定府,曾布又忌恨他,不让他入朝。蔡京既为宰相,把刘安世连续七次贬谪到峡州拘系管制。稍复承议郎,寄居宋州州城。 

  宣和六年(1124年),刘安世被恢复待制之职,中书舍人沈思却封还此命,拒绝执行。 

  宣和七年(1125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淳熙七年(1180年),刘安世的子孙为他向朝廷请谥,宋孝宗对宰执说:“元祐党籍里,朕差点要忘记此人了。”宰相赵雄说:“党籍所列‘从官’,以苏轼为首,刘安世是第二名。现在他的语录还在世间流传。”孝宗于是下诏赐其谥号为“忠定”。

刘安世的诗文

  • 山屏石壁共巇嵚,外锁浮云内日阴。岩净四时捐俗虑,泉声一派洁尘襟。

    搜吟得助骚人句,笑傲忘归逸士心。何日路穿松径僻,杖藜携酒再登临。

  • 行藏由命不由身,一卧东山三十春。谁谓他乡各异县,与君相见即相亲。

  • 故里心期柰别何,几时回首一高歌。镜中丝发悲来惯,他日相逢应更多。

  • 数子坐愁思出游,丽日光风得情节。一百五日寒食近,二十七品鲑菜阙。

    盘空釜冷柰酒何,变剂连环当佳设。诘屈宛是肠九回,缉缀浑如衣百结。

    玉笙绕指影参差,疏棂度风晓明灭。浊醪引满亦何负,响齿膏唇咀冰雪。

    君不见龙丘行令讥点盐,又不见韩侯出燕歌炰鳖。

    生缘自信可柰何,归抱柴关昼常闭。

刘安世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