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焘

安焘

宋代

安焘,字厚卿,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为检正中书孔目房、修起居注。十年,为河北路体量安抚使。元丰元年(1078),使高丽。历知审刑院、权三司使。六年,同知枢密院。哲宗元祐二年(1087),进知院事。崇宁元年(1102),坐弃湟州,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再贬祁州团练副使、移建昌军。阅再岁,还洛,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主要成就

  安焘在审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后求知陈州,还朝后为龙图阁直学士、判军器监。

  安焘奉命招待辽使。在郊外设宴,契丹使者不让他的随从分开坐在庑殿的周围,双方争论了许久,使者无言以对。等外交仪式结束,安焘分别接见来访者时,契丹使者又不让随从移动,契丹使者一人进入,其余人都坐在门外,安寿亲自出去请,对方开始觉得羞愧后悔。等到告别那一天,他们又一切遵从礼仪。还说小事不必计较,安焘说:“契丹族喜欢试探别人,这种苗头可不能助长。”不久安焘被任命为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元丰六年(1083),任命同知枢密院事。

  西夏人前来诉苦,诚恳地请求还给他们被宋侵略的疆土。安焘言道:“如果不是要害之地,给他也没什么。可是要知道:羌人贪得无厌,应当让他们知道我国是宽恕对方而息兵,不应当让他们产生我们不想用兵的感觉。”哲宗继位,又议起此话题,中书、枢密二府都想放弃熙河。安焘则坚持说:“自灵武以东,都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土地。先帝建立的武功,如今无故放弃,岂不是让外夷看不起我们吗?”于是决定只把葭芦等四寨归还给西夏。

  宣仁太后担心国家费用不足,下决心裁撤不必要的开支,宗室人员的供奉也在其中。安焘劝道:“陛下虽忍痛削抑外家,以显示大公无私,然此举重大,不可不深思熟虑。”太后幡然醒悟,便停止。

  黄河改变河道向北流去,宰相建议水官商议此事,一定要让它回到原地并向东流。安焘觉得黄河流入泺淀,时间长了泥沙沉淀,河道变浅,黄河地区就没有天然屏障可以防御敌人了。就说:“黄河虽然屡次改变河道,但是都在中部地区,所以京师北面有黄河作为北边界。今天河水决口向西,而河尾就更加偏北,长期下去,就将把南岸北移,慢慢就属于敌人界内了。他们要是在河上建桥梁,派兵驻守,虎视眈眈,对我们就不利了。如今水官的议论,不过是从地形出发,考虑费用;而那些献计的大臣,不从根本上考虑问题,只是为了便于治河,把国家置于险境而浑然不知。决不是良策。”皇帝虽然认为他言之有理,但面对议论和浩繁的开支,也无可奈何。

人物生平

  安焘在11岁时,不愿意和一块儿上学的小孩玩,听说有一位老先生在家里收学生,就去拜师。先生说:“你刚刚会朗诵几篇诗,还不足以跟我学,如果要学,就当众试诗一首,选中了才收你。”安焘面无难色。诗成,在诸生之上,由此安焘开始出名。

  安焘登第后,初在蔡州任观察推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后经欧阳修推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当时刚兴新法,官员奉命行事或者迎合求进。有关的公告日夜不停的下发,安焘心平气和地奉行新法,神宗见其仪表堂堂,便调来身边修起居注。

  元丰初(1078左右),高丽国又和大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朝廷假装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去访问高丽国。高丽国热情招待,比招待契丹使节的礼数还要多,并且派人对安焘说:“我国大王对待使者很恭敬,确实是出于诚心,不像接待契丹使者是为了免除边患。”安焘笑答说:“尊重中华民族,愿意和大国交往,礼节都应该一样,不能因为很少来礼节就格外隆重。朝廷与辽国建立友好关系已经好久了,难道还会在此计较礼节的厚薄吗!”出使回来后,神宗皇帝认为安焘彬彬有礼。便将原来假授的官职授给他,兼直学士院。

安焘的诗文

  • 曾游沧海困惊澜,晚涉风波路更难。从此江湖无限兴,不如祇向画图看。

  • 帝眷三朝辅弼臣,诏颁禁籞燕慈均。已惊贵老恩荣厚,重叹优贤礼意新。

    使至屡闻天上语,酒酣想见洞中春。太平无事忘情久,更接人间事了人。

安焘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