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李舜臣

明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舜臣,字汝谐,公元1545年生于汉城乾川洞。家族德水李氏是一代的名门望族,但李舜臣出生时,家道中落。李舜臣的父亲李贞,由于出身于士祸(李朝士大夫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殃及的家庭,终身无法取得功名,家道中落加之生活清贫困苦,幼年的李舜臣迁居到忠清道的牙山。

  少年时的李舜臣喜好舞刀弄枪,常常带着弹弓在乡里游荡、做出射击行人的恶作剧,邻舍有"长老皆惮之,不敢遇其门"。他经常与玩伴们模仿行军布阵,而且还指挥得井井有条,在打闹中将"敌人"击败。

  11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文章丹青妙笔,小有成就。不过,李舜臣一有空便骑马狩猎、耍拳弄棒,一心想着投笔从戎。

  22岁时正式开始佩剑习武。由于自小留心武艺,李舜臣各种兵器样样精通,又因为他文化功底深厚,《孙子》、《吴子》等兵家经典无不通读。

  公元1576年,李舜臣武举登科,在此之前他曾参加马术考试因坐骑反常被摔在地,在场武生和考官们大惊失色,但他支着一条腿站立起来,一瘸一拐跳到一棵柳树跟前,折了一些树皮和枝叶,自行包扎起来。这次考试因为意外事故而无法继续。

  入仕经历

  1576年武科及第后,曾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

  1583年,丰臣秀吉用武力荡平各路军阀,统一了日本,成为日本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妄图建立一个包括朝鲜半岛、中国、日本在内的封建大帝国。朝鲜成为日本征服的第一个目标。

  1589年,丰臣秀吉派遣使者到朝鲜,要求朝鲜李氏王朝合攻明朝,遭到严词拒绝。丰臣秀吉借机侵略朝鲜。

  1591年,经宰相柳成龙举荐,47岁的李舜臣被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为抵御外侮,操练水军,建造铁甲“龟船”。

  从1591年起,日本就积极着手进行侵朝战争的各项准备。李舜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承命于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一海军要职。李舜臣到职后,即竭尽全力加强海军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他着重抓了整顿军队和改制武器两件事。在整顿军队方面,他吸收了朝鲜海军的优良传统及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所属海军的战斗编队、战略战术、进行了改革;并加强了对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指战员都成为忠于祖国、英勇善战的勇士。

  先进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李舜臣还对“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长10余丈,宽1丈多,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敌人炮火不易伤害它。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使敌人在接舷战时无法攀登。船头有一个大龙头,上设两个炮眼,在行进中船内可焚烧硫磺等物,烟从龙口喷出,可以起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作用。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便于士兵在船内向敌人发射火力。同时,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一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加大后的船体可多存淡水、粮食,适合长时间、远距离航行。经李舜臣改造后的龟船马上投入成批生产,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

  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部却于6~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夺取制海权,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9月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嘉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日军海军之后不敢再战。

  1597年,日本施反间计使其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后,调集重兵再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9月,他重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鏖战于鸣梁海峡,以12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粉碎日军西进企图。随后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李舜臣的诗文

  • 一自春风二月初,柴扉竹径作閒居。城中好似山人宅,门外应多长者车。

  • 宝阁凌阊阖,煌煌镇帝京。梵宫兹栋宇,尘世俯檐楹。

    饮饯叨群哲,追随缘一行。良辰属景豁,极眺有山晴。

    王粲销忧兴,玄晖抚化情。如闻钧乐发,想见玉毫呈。

    晤语应朝彻,相看或籁鸣。傍徨翻不惬,悽恻故多婴。

    吐鲁今深寇,河湟正用兵。御裘心耿耿,班马泣喤喤。

    况复横戈卒,还馀细柳营。皇灵须震叠,百二此藩屏。

    谋庙思裴令,喻薪忆贾生。时犹工贝锦,星独耀欃枪。

    鸡犬寰中困,貂珰座上盈。嫠怀常似丧,渴病分无成。

    念拙机甘息,包荒德莫名。湿灰悲列子,肯綮感庖丁。

    贱子公车辱,同人意气宏。忘年期好我,奋藻愧登瀛。

    顿觉游蒙尽,弥怜灏气清。繁霜疏古木,残律振寒城。

    赏倦谈禅夕,魂劳去客旌。凄凉燕燕赋,朗咏骨为惊。

  • 偶出庐山下,轻云随盖飞。度河为暝色,洒雨满秋扉。

    细细从东至,森森洗竹晖。捲帘入苍雾,还寝更絺衣。

    渐夕阶生溜,群峰势乍稀。江流何震荡,鸿雁亦来归。

    是月黄花节,清宵玉露挥。高城恐寂寞,滋菊使芳菲。

  • 日夕散车骑,揽辔每委迟。署松纷翠霭,宫柳何菀斯。

    入门纤月上,宿鸟满庭枝。微风振遗凛,暮色正凄其。

    客心易为感,万念咸在兹。岂无芳草色,祗足搅归思。

  • 一自得归心,追游每共寻。衔杯能月上,开菊况秋深。

    露白庭阴净,山青海气沉。应多新熟酒,拟作向来斟。

  • 明月皎三五,况复中秋时。清晖岂不满,望望祗益悲。

    忆昔忝朝趋,亲承白发娱。休浣时乘暇,欢宴日相煦。

    归散紫宸朝,鸣玉步逍遥。譬乌本恋私,何言寄迢迢。

    佳节一以临,忻承旅寓心。称觞拜且舞,起坐弹鸣琴。

    及釜方在此,樽罍复能绮。圆方且珍羞,水陆充遐迩。

    嗟吾薄祜躬,五福本无同。惠时良不偶,孔燕谁能终。

    异物感弱孙,沉痛为销魂。大运一陵替,万事兹掌翻。

    嗟吾天所伐,吾罪甘陨越。白发遂见夺,含贝一何忽。

    孤儿号欲绝,五内崩以裂。从此饰归輤,血继声幽咽。

    间关指敝屋,二九达东服。生行见榇还,惨恻动邦族。

    孤儿苦欲死,呕血将难已。恭承哲人意,黾勉兹伊始。

    墓门何萧萧,剖髓诀今朝。归体托穷泉,恸绝不可招。

    自昔入承明,庶几振金声。方舄终越吟,拟翰祗莼情。

    投簪三上书,微尚不自如。岩岩东曹间,维絷心何疏。

    颇闻古人志,微禄忻从事。宁知为所婴,岁暮及颠踬。

    颠踬兹云极,白日忽西匿。独览泣吾非,酷痛摧中臆。

    倚庐日月迁,寥廓奉几筵。荐禫时方燠,忽忽吟寒蝉。

    踯䠱下中堂,椎心诉穹苍。白露沾我衣,惊风飘我裳。

    衰草咽秋虫,清野号孤鸿。俯仰窃自怜,积恨安所终。

  • 百里庐山胜独寻,山山林壑带秋阴。微风夹路参差见,竟日娱人紫翠森。

    稍讶飞轩行树杪,忽看削壁入云深。幽居谢尔为僧在,清磬时时物外心。

  • 遥水楼船拥节旄,明公斧钺静江皋。为逢雁度俱今日,肯假霜威过浊醪。

    手里黄花清露满,城隅白浪暮天高。出门历历明星在,指点秋河到玉镳。

  • 佳晨烂漫隔篱枝,水国烟霜落木时。百里庐山堪胜绝,三秋鸿雁独归迟。

    肩舆尚尔行花县,戏马应渠载酒卮。止饮经年还肺病,萧条一任北风吹。

  • 江流雾敛自晴川,江阁秋深况绮筵。幔卷微风添坐色,阶含溅水倍花鲜。

    当歌浪鼓蛟鼍夕,隔岸山摇竹树烟。李白刘桢应逸兴,时时能此共潺湲。

李舜臣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