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
(明代)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籍贯福建泉州,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
人物生平
镇守金厦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生母董氏。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取台湾,命郑经镇守思明州(今福建厦门),调度沿海各岛。当时郑经十九岁,娶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端庄静正,但是与郑经关系并不和睦。故与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郑经向父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因添孙高兴,赏了一点银物。不料,当时台湾的士大夫一致认为这是乱伦,郑成功遂下令处死昭娘,郑经却暗中将她藏起来。
康熙元年(1662年),唐显悦致书郑成功,指责他治家尚且不严,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郑成功大怒,命兄郑泰到思明斩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郑泰与洪旭等人议论说:“夫人和少主怎能杀害呢?”于是提议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不准,于是发生诸将联合抗命事件。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郑成功数痛攻心,遂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东征靖难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举郑经之弟郑袭护理国事,而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拥郑袭为东都之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传来,郑经即在思明继位发丧,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
当时正值清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遣人前来招抚,郑经为了解除清军的威胁,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即不同意郑经提出的仿效朝鲜例的请求。郑经便利用停战的机会,于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郑经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郑泰支持黄昭拥郑袭拒己,假意置酒邀郑泰议事,伏甲兵而杀之。郑泰死后,其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今东山县)。这时,耿继茂、李率泰又遣人议抚,郑经仍执前议,声言:“如果清廷仍让我削发、登岸,我将虽死不允。”
经营台湾
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在许多将领叛去的情况下,郑经与洪旭等率师东渡,于初十日抵达台湾。到达台湾后,郑经继承郑成功的政策,分配诸镇垦荒,寓兵于农。在台湾建立行政体制,设立六部管理政务。任命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厚待明朝到达台湾的诸宗室,以王礼相待宁靖王朱术桂。在承天府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把政事委于陈永华。陈永华善治国,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又采纳陈永华“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并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还接纳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春、秋操练阵法”;并檄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葺、兴造船舰。平时装载货物,兴贩各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后遣人来访,郑经许其通商,但拒绝西班牙在台设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华人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不许西班牙人寻衅生事、刁难勒索,如果背约,将立刻派人前去问罪。康熙六年(1667年)到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
郑经退守台湾后,试图透过贸易来提升国力。因为清朝实施迁界令,他接受陈永华的提议,贿赂清朝将领进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负责转运货物,当时台湾的汉人男多女少,甚至进行妇女的人口贩卖。流民也负责替郑军据守岛屿。
德川幕府是郑氏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大量输入日本银、铜、铅、盔甲,以支援战争的需要,双方的贸易量在康熙四年(1665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达到高峰, 而为了加强郑、日的贸易关系,郑经允许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因郑经的邀请前来台湾,双方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签订通商条约。 [9] 郑经因此透过英国获得火药和兵器,英国人也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经还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西攻大陆
康熙十三年(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发起的叛乱,以提供战船给郑经,换取出兵,郑经应允此事。五月,在授职世子郑克臧为监国,命陈永华辅政后,郑经从台湾出发,抵达厦门,要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交给自己。耿精忠这时已经拥有整个福建,认为郑经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战,拒绝郑经的要求。郑经于是占领海澄、同安,耿精忠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双方开始交恶。
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陆续投靠郑经,耿精忠见郑经声势逐渐高涨,向他交涉,希望将泉州交还,郑经不允许。耿精忠决定用武力夺回泉州,郑经派刘国轩于涂岭(今泉港区涂岭镇)击退耿军,接着又为了争夺漳浦而发生战斗。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约定,提供5艘战船给郑经,并以枫亭(今仙游县枫亭镇)为界线,北方属耿精忠、南方属郑经,双方才停止斗争。
郑经虽于之前两次击退广东的清军,仍然有潮州府的辖县不肯服从。与耿精忠和解之后,郑经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刘国轩击败尚之信,自己率军抵达海澄。这时漳州守将黄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联系,郑经怀疑他的忠诚,要他出城和自己见面、或者是派兵一同进攻,这两项命令黄芳度都不服从,并于六月举兵反抗。郑经亲自包围漳州,于十月初六(11月22日)将漳州攻陷,迫使黄芳度投井自杀。为了报复黄梧破坏郑家祖坟,郑经车裂黄梧、黄芳度的尸体,黄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处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尚之信再次遭郑军击败,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阵营,并将惠州割让给郑经。这时郑经已经拥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没有清军的领土让他夺取,因此容易因领土争夺和盟友起冲突。五月,耿精忠打算会合吴三桂进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刘应麟不愿派兵,暗中联络郑经,攻下汀州。
这件事造成郑、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临郑、清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郑经必须直接对抗清军主力,他先派3万人进攻福州,却于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其他领地也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
晚年生活
郑经战败后,试图坚守厦门。他派出将领防守福建、粤东、浙南沿海的岛屿,稳定军心,等到刘国轩返回厦门,郑经任命他统帅大军,准备反攻闽南,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谈中,清朝康亲王杰书向郑经许诺,如果郑军撤离大陆沿海岛屿,退守台湾,就答应台湾变为藩属,与台湾“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康熙十七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郑经派遣刘国轩先攻下虎渡桥,切断漳州、泉州的联系,经过约3个月的包围,于7月28日(六月初十)攻陷海澄,但接下来在漳州、泉州一带的战斗,都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况出现僵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和谈中,清朝将领赖塔给郑经信称,如果郑军肯退守台湾,则“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复迁界令,北从福州、南到诏安的沿海都设立要塞, 并且盖围墙当作界线,使得郑氏王朝的商业活动大受打击,无法再透过贿赂清将进行交易。经过多年的征战,郑氏王朝的财务已经严重透支,军队又缺乏补给,郑经只得放弃东南沿海的所有据点。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舟师进攻金、厦。郑经以右武卫林陛督师抵御,刘国轩部亦自海澄来援,战皆不利,郑经率诸将回台湾。其母董夫人见而责之曰:“七府连败,二岛亦丧,皆由汝无权略果断,不能任人,致左右窃权,各树其党。”郑经无言以对。秋八月,清贝子赖塔复致书郑经,准照朝鲜事例,“不剃发,不登岸,称臣入贡,俾沿海生灵永息涂炭”。郑经复书,请如约,请要求留海澄为互市地。福建总督姚启圣不许,和议又再次搁置。
郑经的诗文
-
亭亭婉昵蕙兰花,毡帐承恩莫谩誇。严诏忽颁俾骨醉,铁牌前跪犹鞭挝。
-
皎皎明月光,烈耿银河凉。牵牛为之阻,织女以徬徨。
相隔复几许,欲渡河无梁。旧愁未能释,新思萦其肠。
玉泪和秋风,盈盈遥相望。
-
京口瓜州指顾间,春风几度到钟山。迷离绿遍江南地,千里怀人去不还。
-
昔与君别离,杨柳绿依依。今我来相思,雨雪已霏霏。
岁月易如驰,音书一何稀。相隔万馀里,何从知音徽。
朝愁南浦云,暮惊孤雁飞。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
中夜起踯躅,自屋霜四围。芳年度华月,良人归不归。
-
琼蕊何峨峨,郁彼山之阿。采采盈怀袖,郁郁思谁何。
怅望故闾里,冷冷归云过。归云不寄音,踯躅发悲歌。
-
王气中原尽,衣冠海外留。雄图终未已,日日整戈矛。
-
故国山河在,孝陵秋草深。寒云自来去,遥望更伤心。
-
十二栏干月色鲜,百花烂熳自逞妍。昭阳殿里妆初罢,喜道名王著意怜。
-
九王旧好漫相寻,椒室沉沉月色侵。宫监忽惊见故主,频闻悲怨到更深。
-
元旦后王入庙门,深宫寂静祀祅神。狂淫大像巍然立,跪毕登盘裸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