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

程钜夫

元代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人物生平

  仕途开端

  程钜夫的祖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程钜夫五岁就学,由于长辈谆谆教诲,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幼年时代开始就显得出类拔萃,文思敏捷,过目成诵,十七岁开始从学于龙渊先生胡自明,十九岁开始游学于临川临汝书院,从学于徽庵先生程若庸,和翰林学士吴澄是同窗,都是教育家李燔的三传弟子。

  叔父程飞卿于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任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通判,程钜夫随其叔父来南城寄居。

  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将攻南城,程飞卿献城降元,因程钜夫是叔父的嗣子,作为人质进京。

  至元(1264年—1294年)年间,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元世祖忽必烈曾召见他,问他南宋贾似道为何许人。他应对极详,忽必烈甚喜;忽必烈让他书写笔札以观其才能,他立即写了二十多幅笔札呈上,忽必烈很惊奇,问他担任何职,他禀告说是一千户。忽必烈对近臣说:“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的确聪明有见识,可安排为翰林。”不久,求相火礼霍传旨召他至翰林院,因见他年轻,就任命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忽必烈嘱咐他:“从此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证,都应该为肤言之。”他顿首谢恩说:“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力以报答陛下。”程钜夫耿直敢言,深得忽必烈信任。不久后,升为翰林修撰,再任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展露头角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南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

  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 (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

  为改变这种局面,至元十九年(1282年),程钜夫奏陈五事:

  一、取会江南仕籍;

  二、通南北之选;

  三、立考功历;

  四、置贪赃籍;

  五、供给江南官吏棒禄。

  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至元二十年(1283年),加翰林集贤院学士、同领会同馆。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程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朝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頫、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程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二人进京外,又举荐了余惩、万一鄂、张伯淳、胡梦魁等二十余人,均一一安排了台宪及文学之职。程钜夫回到朝廷后,将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治政利病上奏给忽必烈,希望朝政有所改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由于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他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大大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使蒙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高度文化。后来元朝廷能够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文教事业,莫不与程钜夫的意见有关。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复设中书省,授程钜夫为参知政事,他坚辞不就。又命其为御史中丞,言官认为程钜夫是南方人又年轻,不宜重用。忽必烈斥之,并规定各部院必须选用南人。遂以集贤院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程钜夫奉诏前往江南求贤,并以汉字书写诏书。经其荐举,赵孟頫、吴澄等二十余人均被安置台宪或文学之职。还朝,奏陈民间利弊五事;授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得授重任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丞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程钜夫时任江南行台御史,他毅然入朝上疏,请求弹劝桑哥。他面见忽必烈,直言:“臣听说天子之职,最重大的事就是选择宰相。宰相之职,最重要的事就是迸贤任能,如果不以进贤为急务,只是用心事在增殖财货上,这就不是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从前汉文帝向相国周勃问及刑狱与钱谷事,周勃回答不出来。推说,刑狱事应问廷尉,钱谷事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不悦,因为宰相要上理阴阳,下顺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这是宰相的职责。如今权奸用事,所任命的官员,大多是贪财邀利之人,江南一带,盗贼不断,就是因此之故。臣认为应罢除贪利之官,推行恤民之事,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桑哥闻知大怒,将他竭留京师,不放回江南,并六次奏请杀他,忽必烈均未准许。

  至元三十年(1293年),程钜夫出任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他兴办学校,注重教化,一时僚吏畏其严明的法纪,百姓爱戴这位慈善的长官。

  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就整治了行省平章事家中一个祸害百姓的家奴,引起了震动,一时上下法纪肃然。其时,他注意选拔人才。如龙兴富城(今江西丰城)人揭傒斯,刻苦好学,这时正在漫游湘汉,程钜夫听说有这样一位好学的年轻人,立即召见他,诵其诗文,大加赞赏,经他推荐,揭傒斯出任国史编修官,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并在文史方面颇有成就。

  大德八年(1304年),程钜夫被拜为翰林学士,参与中书省议事。

  大德十年(1306年),因天旱时又突起风暴,星象有变。程钜夫应诏奏陈弭灾除害之策,他提出敬天、尊祖、清心、持体、更化五条。成宗认为很正确,加以采纳。其时云南省臣提出:世祖曾亲征云南,民众愿意在点苍山刻石以纪功德。成宗便令程钜夫撰文。

  大德十一年(1307年),程钜夫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复留为翰林学士。成宗崩,他奉命修《成宗实录》。

  至大元年(1308年),《成宗实录》修成。次年,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

  至大三年(1310年),程钜夫复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调任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

  皇庆元年(1312年),主修《武宗实录》。

  皇庆二年(1313年),程钜夫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件宰相意。次日,仁宗派近臣去安慰他说:“中书省集议,惟卿所言最恰当,以后望畅所欲言,不须顾忌。”于是诏程钜夫与平章政事(宰相)李孟一同议政。参知政事许师敬欲推广贡举法,程钜夫建议“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仁宗命令程钜夫起草诏令推行其主张。

  致仕归家

  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程钜夫以老病求致仕还乡,末获准许。诏令由太医给药物治疗,安排他儿子程大本为郊祖署令,以便就近侍养。并时时派近臣去看望他,安慰他说:“卿乃是世祖旧臣,惟忠惟贞,其勉加餐粥,只是要稍留京师,以宽肤心。”后见他态度坚决,仁宗才同意。行前特授程钜夫光禄大夫,赠上尊称号,命廷臣以下官员至大都齐化门外饯别,并令行省等对程钜夫经常加以慰问。

  程钜夫先后得到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位皇帝的倚重,是元朝信任、重用的少数南方籍官员之一。

  延祐五年七月十八日(1318年8月14日),程钜夫去世,享年七十岁。

  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

程钜夫的诗文

  • 拂菻迢迢四万里,拂菻美人莹秋水。五代王商画作图,龙眠后出尤精致。

    手持玉钟玉为颜,前身应住补陀山。长眉翠发四维列,白氎覆顶黄金环。

    女伴骈肩拥孤树,背把閒花调儿女。一儿在膝娇欲飞,石榴可怜故不与。

    凉州舞彻来西风,琵琶檀板移商宫。娱尊奉长各有意,风俗虽异君臣同。

    百年承平四海一,此图还从秘府出。司农潘卿拜赐归,点染犹须玉堂笔。

    天门荡荡万国臣,驲骑横行西海滨。闻道海中西女种,女生长嫁拂菻人。

  •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 荷蓑非避世,持竿不求赏。夙抱江海心,宁为利名鞅。

    天明紫烟里,日暮清波上。四顾无人知,孤舟自来往。

  • 秋风吹庭树,密叶潜销落。玄燕宁久翔,白雁纷南泊。

    清晨得樽酒,冥然还独酌。年运倏徂谢,春秋焉能托。

    依依仰先哲,缅邈空述作。江汉日东流,寒花绕丛薄。

    开卷抚休运,振衣望丘壑。

  • 我昔居南台,与君日相从。回首三十年,谓君已飞翀。

    及兹复相见,微名不偿功。虽蒙圣主知,进退何从容。

    好爵谁不縻,君视如飘风。宁为正直穷,不为壬巧通。

    歘起佐西幕,激烈孝与忠。别我升车行,念我双鬓蓬。

    君行展高材,一罄平生胸。我志在丘壑,眷焉息微躬。

    冥冥朝阳凤,夏雨生梧桐。寂寂涧底松,苍然岁寒中。

    勖哉君子心,庶用存始终。

  • 龙眠画马真是马,一匹犹当万金价。参差粉墨见龙媒,渴饮长江柳阴下。

    我今老病无所求,但愿早赐归林丘。肩舆饱饭百不忧,閒看稚子骑犁牛。

  • 黄菊卧阶雨,六花舞天风。壁冻室生白,手僵肉作红。

    秀句忽堕前,光怪侵帘栊。至人宴坐处,元气含冲融。

    无情及枯株,嫣然为修容。坐令玉华君,来从蕊珠宫。

    丽妆凝祥云,明眸转惊鸿。岂非散花手,试君情所钟。

    老我嗜好淡,空诗亦雷同。祗愿酌花时,毋忘比邻翁。

  • 攀翻叶上露,酿作杯中酒。可能君不醉,负此掺掺手。

  • 大冶平生铸金手,干莫鼎彝随质就。萧骚霜鬓海陵风,两眼眵昏数科斗。

    陋邦文采狸豹变,潮永他年说韩柳。天官铨材定铢寸,还我耆儒善江右。

    高安道院士素淳,近来与化移易否?安定传家教条在,培植嘉生待薪槱。

    莫言冷官只文字,钱谷簿书更纷纠。几何出入漫不省,诡对未宜师户牖。

    韦编一束当韦佩,大耐规模当大受。此日沙头一杯酒,先生东下仆南首。

    坐看安定门人多,四海同风轶嘉祐。

  • 风烟浩渺浪拍天,百帆齐开争一先。轻舠荡漾自来去,诗人曾赏古渔父。

    山围别浦树参差,水净沙明人迹稀。大罾小罟较得失,鲂鱮暗作枯鱼泣。

    直针为钩饵亦无,烟波不见真钓徒。林中茅屋是谁子?袖手无言方隐几。

程钜夫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