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存泊 | cún bó | 1.停歇,休息。 | |
存定 | cún dìng | 犹安定。 | |
八字宫眉 | bā zì gōng méi | 古代女子宫妆呈八字形的眉样,称为“八字宫眉”。 唐·李商隐《蝶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简称为“八字眉”。 | |
抠字眼 | kōu zì yǎn | 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儿。 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儿 | |
拉丁字母 | lā dīng zì mǔ | 拉丁文(古代罗马人所用文字)的字母。一般泛指 根据拉丁文字母加以补充的字母,如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也采用拉丁字母。[拉丁,英Latin] 拉丁字母表 大写 | |
刊字匠作 | kān zì jiàng zuò | 在石碑上刻字的工匠。 | |
抠字眼儿 | kōu zì yǎn ér | 在字句上钻研或挑毛病。 | |
锦字书 | jǐn zì shū | 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对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后 | |
禁字体 | jìn zì tǐ | 见“禁体”。 | |
汉字库 | hàn zì kù | 又称“汉字发生器”。一种存储汉字字形及信息的装置。通常用“点阵法”和“向量法”组成。 | |
丁字尺 | dīng zì chǐ | 绘图的用具,多用木料或塑料制成,形状像丁字。 一端有横档的直尺,“丁”字形用于划平行线或用作三角板的支承物来划与直尺成各种角度的直线 | |
丁字钢 | dīng zì gāng | 断面呈T形的条状钢材。俗称丁字铁。 | |
八字帖儿 | bā zì tiě ér | 旧俗订婚前写明各自生辰八字的帖子,双方互相交换保存。 旧俗订婚前写明各自生辰八字的帖子,双方互相交换保存 | |
八字门楼 | bā zì mén lóu | 一种门上有牌楼式的顶﹐门两侧墙壁呈八字形的建筑。 | |
八字眉 | bā zì méi | 汉唐宫女眉式。 外侧端略下垂呈“八”字形的眉毛 | |
山字太守 | shān zì tài shǒu | 明应槚的谑称。 | |
无字悟 | wú zì wù | 佛教语。佛教常谓只执着文字不能见性悟道,特别是禅宗单提“教外别传”的“心印”,故称“不立文字”。后因称参禅悟道为“无字悟”。 | |
文字饮 | wén zì yǐn | 谓文人间把酒赋诗论文。 | |
文字缘 | wén zì yuán | 以文章交往而结成的因缘。 | |
一字三缣 | yī zì sān jiān | 《新唐书.皇甫湜传》载,裴度修福先寺,将立碑。皇甫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度赠以车马﹑缯彩甚厚。湜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度笑,酬以绢九千疋。后因以“一字三缣”谓文酬极高。 | |
一字书 | yī zì shū | 谓短札。 | |
龟字 | guī zì | 相传 夏禹 治水时有神龟出于 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有数至于九,禹 取法而作“九畴”。 见《书·顾命》、《洪范》之 孔 传。后遂用作典故,以“龟字”作为帝王者受命的吉兆。 | |
乳字 | rǔ zì | 繁殖。 | |
如字 | rú zì | 见〖读破〗。 | |
且字 | qiě zì | 古代男子行冠礼后,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称“字”。周制,二十岁后﹑五十岁前但称某甫,谓之“且字”。五十岁后则依排行称某伯某仲等。 | |
切字 | qiē zì |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出另一字的读音。 | |
骈字 | pián zì | 指两字相连的词语,也包括联绵字。如“方圆”﹑“编导”﹑“积极”﹑“逶迤”等。清康熙年间编有《骈字类编》一书﹐收录古籍中两字相连的词语﹐分属于十三门﹐共二百四十卷。 | |
批八字 | pī bā zì | 一种迷信。谓按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八个干支来推断一生的休咎。一般形式是排列八字并批写休咎于纸上,故称。 | |
谬字 | miù zì | 错字。 | |
没字 | méi zì | 1.见“没字碑”。 2.指佛教禅宗的不立文字。 | |
描字 | miáo zì | 描成的字。指做作不自然的书法。 | |
緑字 | lù zì | 1.古代石碑上刻的文字,填以色漆,故称绿字。 | |
练字 | liàn zì | 1.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有《练字》篇。 2.练习写字。 | |
连绵字 | lián mián zì | 指联绵字。 | |
锦字 | jǐn zì | 1.指锦字书。 2.喻华美的文辞。 | |
结字 | jié zì | 书法用语。称字的间架结构。 | |
坏字 | huài zì | 错字。多指书籍抄写或刊刻时因笔画脱略而造成的误字。 | |
红一字 | hóng yī zì | 传统戏中所用一字形的假须,红色。黑色者称黑一字。均为上唇短髭,连鬓。带此须者,多为莽壮而不修边幅的角色,如《战宛城》中的典韦。 | |
汉字 | hàn zì | 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 |
国字 | guó zì | 本国的文字。辽﹑金﹑元﹑清王朝统治者各称其本族的文字为国字,也叫国书。以别于汉字。如元称蒙文,清称满文等。 | |
方字 | fāng zì | 指供幼儿识字用的书于方块纸上的字。 | |
打字 | dǎ zì | 1.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纸上。 2.指打字员。 用打字机将字和符号打印出来在打字机上,她自己学会了按指法打字 | |
盗名字 | dào míng zì | 窃取名义和称号。 | |
刺字 | cì zì |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汉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 | |
不字 | bù zì | 1.未能生育。 2.谓不嫁人。 | |
别字 | bié zì | ㄅㄧㄝ ˊ ㄗㄧˋ | 1.分析字的形体。犹言拆字。 2.误写或误读的字。 3.指异体字﹑怪体字。 4.别号。 |
表意文字 | biǎo yì wén zì | 用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构成的文字,如最早的汉字、古埃及圣书文字等。 用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构成的文字,如最早的汉字、古埃及圣书文字等 | |
拗字 | niù zì |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 |
八思巴字 | bā sī bā zì | 八思巴奉元世祖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
宝字 | bǎo zì | 称帝王神仙所写的字。 | |
三字 | sān zì |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2.知制诰的别称。 3.指“莫须有”三字。 | |
少字 | shǎo zì | 短文。 | |
善字 | shàn zì | 谓文章中优美的词语。 | |
实字 | shí zì | 1.犹今言实词。与虚字相对。 2.指具体的名物词。 | |
尚字 | shàng zì | 即“上字”。旧时某些比赛中用以计胜负的符号。 | |
舍字 | shè zì | 对子女死亡的婉称。 | |
书字 | shū zì | 文字。 | |
刷字 | shuā zì | 谦词。犹涂抹成字。 | |
遂字 | suì zì | 生长,成长。 | |
帖字 | tiě zì |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