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
-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 注音ㄐㄧㄝ ㄌㄞˊ ㄓㄧ ㄕㄧˊ
- 成语繁体嗟來之食
- 成语解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成语例子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辨形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 成语正音嗟,不能读作“jué”。
- 英语翻译a handout
- 近义词残羹冷炙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 [a handout]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外语翻译
- 德语:verächtlich zugeworfenes Almosen (V, Sprichw)
- 法语:pitance distribuée avec mépris
国语词典
-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网络解释
- 嗟来之食
- 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
“嗟来之食”单字解释
之: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
嗟:1.叹息;感叹:~叹。 2.文言叹词:~乎。...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
食:[shí]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 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