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朒”字的意思
1.指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也指那时的月光。
2.欠缺;不足。
“朒”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朒
nǜ ㄋㄩˋ
农历月朔月在东方出现为“朒”,亦名“側慝”。《説文•月部》:“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朒。” 不足;亏缺。《九章算術•盈不足》“盈不足”晋劉徽注:“盈者謂之朓,不足者謂之朒。” 退缩,不伸展;迟缓貌。《玉篇•月部》:“朒,縮朒,不寬伸之皃。”清 扭,折伤。《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有幾個攧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爬得起來,奔命走出廟門。”其它字义
● 朒
gǎ ㄍㄚˇ
◎ 〔~~〕方言,(幼儿语)肉,如“吃~~”。
© 汉典“朒”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朒 nǜ
〈动〉
(1) 农历月朔前后月见于东方 [new moon be seen in the east]
朒朒警阙。——谢庄《月赋》
又如:朒朒(农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2) 亏缺,不足 [insufficiency;deficite;lose]。如:朒数(稍小于正数之数);朒缩(退缩)
(3) 扭,折伤 [sprain;wrench]
有几个朒翻了的,也有闪朒腿的,爬得起来,奔命走出庙门。——《水浒传》
“朒”字的辞典解释
朒ㄋㄩˋnǜ 名
農曆月初月亮在東方出現的情形。《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唐·盧肇〈海潮賦·序〉:「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
形不足、欠缺。《九章算術·卷七》「盈不足」句下晉·劉徽·注:「盈者謂之朓,不足者謂之朒。」《鏡花緣·第七六回》:「此是盈朒算法,極其容易。」
動畏縮、不伸。如:「肭縮」。《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王侯縮朒不任事,臣下弛縱,故月行遲也。」
扭傷、折傷。《水滸傳·第四二回》:「有幾個攧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扒得起來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