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昌

陈继昌

清代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人物生平

  陈继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处,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

  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大家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应对联故事

  人轻担重轻挑重;(挑 夫)

  脚短路长短走长。(陈继昌)

  —陈继昌续对挑夫

  他是清代200多年中2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中的一个,也是中国封建科举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由于在“察考”的时候又取得第一名,因而又有“四元及第”的美称。

  陈继昌:“三元及第”闻天下

  一

  距桂林市约20公里处的灵川县潭下镇有一个山口村,村子里有一口神奇的千年古井。那口古井虽然历经千年的沧桑,但井水长流不涸、清冽如故。古井边,高耸着一座雕刻精美的牌坊,牌坊正中的额枋刻有楷书“四方灵泉”4个字,字体书写洒脱、笔锋遒劲,笔划尾端均被雕刻成爪状,寓意“五爪金龙”,落款为“三元及第桂林莲史陈继昌敬书”。

  据古井碑刻记载,古井始建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兴国年间,原名“四方泉”,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这口古井有许多传说:如该井泉水神奇,能预兆旱涝,每当附近的甘棠江涨水,井内就会发生巨响,随后泉水下落丈余,但一下子又恢复原样;而在晴朗的早晨,如果在太阳的照射下井口映出彩虹,则预兆本地当年民泰年丰。

  和古井那神奇传说一样令人称奇的,就是那陈继昌的亲笔题词。要知道,一口井不但引来当时的地方名流乡绅为它修筑牌坊,而且引来“三元及第”的状元为它亲笔题词,在广西来说实属罕见。

  众所周知,古代的匾额多为木质,也有石材雕刻的。匾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以及民俗民情,且集雕刻、书法、漆器工艺于一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匾有直、横两种,常见的有两字匾、三字匾、四字匾。古人喜欢以四字匾寄寓明志,加以缀饰美化。如清朝的雍正皇帝按顺治的笔迹所写“正大光明”四字匾,标榜自己所作所为光明磊落。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朝时宫殿上都悬挂有“中正仁和”四字匾。而桂林王城正阳门上悬挂着的一块“三元及第”匾,它记述的,也正是高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的盛事。

  陈继昌并非灵川县人,他是桂林临桂区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名臣——乾隆时的宰相陈弘谋的曾孙,他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享年59岁。

  陈继昌是清代200多年中2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中的一个,也是中国封建科举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他是清嘉庆十七年(1813年)癸辰科的解元、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的会元、状元,授职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主考学政、翰林院侍读、江西巡抚和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以及江苏巡抚等职。由于他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在“察考”的时候又取得第一名,因而又有“四元及第”的美称。

  如今,临桂区横山村的松仁坳仍有保存完好的“状元墓”。

  二

  陈继昌自幼聪明,年轻的时候就写过不少的诗词,作过不少的对联,还用对联救过人,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那一年陈继昌赴京赶考。有一天他走到一条小河边,坐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忽然,他看见一个年轻书生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一会儿仰天长叹,一会儿又拱手作揖,还似乎要向河里跳下去。陈继昌急忙跑过去,拦腰把他抱住,然后劝慰说:“仁兄,你为什么要轻生呢?使不得啊!使不得!那书生低着头,泪如雨下地说“唉,说来话长,我枉受十年寒窗之苦,竟输给了两个挑担的村夫。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啊?!”

  陈继昌追问下去,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那年轻书生也是赴京赶考的,同行的还有两个挑夫。那两个挑夫行到这里时,便笑着对书生说:“书生上京赴考,必定是个满腹经纶的人。你看我们两个每人挑100多斤,两人就担了200多斤。现在就用面前的这件事,出个上联给你对一对,你看好不好?”书生心想自己苦熬十年寒窗、熟读四书五经,难道还怕比不上你们这些从不沾书边的挑夫?于是便满口应允下来,对挑夫说道:“我如果能对出来,你们又怎么样呢?”

  两个挑夫异口同声地说:“如果能对出来,我们就挑起你走;但如果能对不出来,你就要帮我们挑一下。”书生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其中一个挑夫就出了上联:“人轻担重轻挑重”。书生一听,绞尽脑汁也无法对得上。两个挑夫哈哈大笑起来。书生羞愧难当,就弯下腰去挑那百斤重担。他一个文弱书生,就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挑不起来。脸孔一下子涨得像关帝庙里的关老爷一样通红。两个挑夫捧腹大笑,还讥笑他说:“你对子对不了,担子又挑不起,看来还是转回家去再读几年书再去赶考吧?”说完,他们挑起担子嘻嘻哈哈地走了。书生感到自己的脸面就这么丢尽了,觉得无地自容,一时想不开便动了轻生的念头。

  陈继昌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对那书生说,我也和你赌一赌吧,如果我对得出来,你就不要有什么轻生的想法了,跟我一起上京好了。说罢随手捡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出了下联:“脚短路长短走长”。书生见了,连连称赞:“你真是高才啊!”陈继昌听了,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好了,我们一起走吧。”于是两人结伴而行,共赴京城。

  陈继昌读书破万卷,不但笔底生花,还才思敏捷,对对联十分神速,对出了不少妙对、难对甚至是绝对。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陈继昌和书生走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又累又渴。见到前面有一个村子,陈继昌就拐了进去,想向村民讨口水喝。走到村里,却见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站在一口井的旁边。陈继昌走上前一看,那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于是他就问一位老:“老人家,你们是在为井里没有水而发愁吧?”老人头也没抬,长叹了一口气说:“唉,俺村百十户出钱出力打的这口井,原来井水又清又甜的,谁知在前天夜里便没有水了,真是奇怪啊!”旁边的一个中年人接着说:“昨天,村里来了一位跛脚道人,见到井里没有了水,就顺手捡了块木炭,在井圈的石壁上写了七个字,也不知是什么意思。村里没有一个识字的人,就去邻村请来一位老先生。老先生说是一个比对子的上联,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是连连地摇着头说‘这样的绝对,没有人能对得上。兴许谁对上了,井里就会出水了’。”

  陈继昌听了,轻轻拨开人墙,朝井圈的石壁上看去,见上面果然写着一个上联:“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陈继昌读完上联,略加思索,就不慌不忙地挽起袖子,从容地捡起那位跛脚道士扔在地上的半截木炭,在上联的下面写出了下联:“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勘”。

  说也奇怪,当他写完“勘”字的最后一笔时,井里就有一股碗口粗的清水“咕噜咕噜”地翻涌而出。顿时,全村的男女老少欢蹦活跳起来。村民们要重谢陈继昌。陈继昌连说不用了,“我们还要进京赶考,给一点水让我们解解渴就可以了。”话没说完,早就有村民从井里打了水送上。陈继昌和书生“咕嘟咕嘟”地喝了个痛快,又洗了把脸,在村民们的欢送下继续赶路。

  三

  陈继昌才识过人,学问高深,曾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作序。梁章钜说:“在桂林时,每得一联,辄与陈莲史、徐小霞、陈海霞、桂舫诸 君赏析之。”

  《楹联丛话》收录有陈继昌的“云霞成伴侣,冰雪净聪明”、“石壁开精舍,瑶华振雅音”、“虚舟任所适,飞鸟相与还”、“守道还如周柱史,著书曾学卷司农”、“自把新诗教鹦鹉,戏拈秃笔调骅骝”、“茶亦醉人何必酒,花能傲雪况于松”等对联。《楹联丛话》还说:“陈莲史所作楹帖,语多古异。”

  清初,江南地区文风极盛,许多人考取了进士、状元。陈继昌被派放外任到江苏当巡抚的时候,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桂林临桂区人,而当时广西的文风并不是太盛,所以江苏的举子们对陈继昌这个八桂才子并不放在眼里,很是轻视,在他面前言行举止甚是猖狂。陈继昌看在眼里、听在心上,但就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一天,正逢苏州的关帝庙落成,地方上请陈继昌撰联以纪盛事。陈继昌欣然答应,飞快地题出“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的对联来。上联大气凛然,歌颂了关公的英雄事迹;下联不但一吐心中闷气,而且语涉双关,抑挫了江南考生的傲气,实在是妙不可言。

  那联一传开,江南的才子面对陈继昌的时候,无不毕恭毕敬,果然都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陈继昌名满神州,不但文采风流,在对联方面更是技压群儒,这更使许多人争相以联相赠,纷纷题咏。如王昙题咏的“道光宇宙,德溥乾坤”,林则徐题赠的“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和佚名题赠的“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等等,其中潘世恩题赠的“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下联说的就是历代至今,登“三元”的,到陈继昌总共只有十三个人。

  陈继昌辞世后,人们也纷纷撰挽联纪念他。其中著名的岭南才子、广西象州人士郑小谷为他撰写的挽联是“鼎甲系连元,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从古到今,连中三元的只有13个人。但郑小谷的挽联却说有14个人,其实郑小谷所说的14个连中“三元”的状元按顺序是:唐代张又新、崔元翰,宋代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岩叟、冯京,金代孟宗献,元代王宗哲,明代商辂,清代王玉璧、钱棨、陈继昌。问题就出在王玉璧身上,因为王玉璧是武科的“三元”,而陈继昌等13人全属文科,郑小谷把武科也算进去了,所以才有了“十四人”之说。

陈继昌的诗文

陈继昌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