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第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

作者:朱熹
顏渊篇上
顏渊问仁章
顏子生平,只是受用「克己復 礼」四箇字。不迁,不贰。三月不违。不改其乐 。道夫。顏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道夫。
「克己復 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復 礼」,如通沟 渠壅塞;仁乃水流也。可学。「克己復 礼」,「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若海。
克己亦別无巧法,譬如孤军猝遇强敌 ,只得尽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问哉!謨。
龚郯伯说:「克去己私后,却方復 礼。」曰:「『克己復 礼』,一如將 水去救火相似。又似一件事,又似两 件事。」时举。植同。
克己,则礼自復 ;闲邪,则诚\自存。非克己外別有復 礼,闲邪外別有存诚\。贺孙。此非定说。「克己復 礼」。所以言礼者,谓有规矩则防范自严 ,更不透漏。必大。
「克己復 礼为 仁」,与「可以为 仁矣」之「为 」,如「谓之」相似;与「孝弟为 仁之本」,「为 仁由己」之「为 」不同。节。
一於礼之谓仁。只是仁在內 ,为 人欲所蔽,如一重膜遮了。克去己私,復 礼乃见仁。仁、礼非是二物。可学。
问:「『克己復 礼』,『如见大宾』之时,指何者为 仁?」曰:「存得心之本体。」节。
因说克己,或曰:「若是人欲则易见。但恐自说是天理处,却是人欲,所以为 难。」曰:「固是如此。且从 易见底克去,又却理会 难见底。如剥百合,须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今且將 『义利』两 字分箇界限,紧紧走从 这边来 。其间细碎工夫,又一面理会 。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粗皮,又慢慢出细。今人不曾做得第一重,便要做第二重工夫去。如中庸说『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隱,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此是寻 常工夫都做了,故又说出向上一层工 夫,以见义理之无穷耳。不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处不慎,便只去慎独!无此理也。」雉。
元翰问:「克去己私,最是难事。如今且於日用间每事寻 箇是处。只就心上验之,觉得是时,此心便安。此莫是仁否?」曰:「此又似说义,却未见得仁。又况做事只要靠著心。但恐己私未克时,此心亦有时解错认了。不若日用间只就事上子细思量体认,那箇是天理,那箇是人欲。著力除去了私底,不要做,一味就理上去做,次第渐渐见得,道理自然纯熟,仁亦可见。且如圣贤千言万语虽不同,都只是说这道理。且將 圣贤说底看,一句如此说,一句如彼说,逐句把来 凑看,次第合得,都是这道理。」或说:「如今一等非理事,固不敢做。只在书 院中时,亦自有一般私意难识。所谓『孜孜为 善,孜孜为 利』,於善利之中,却解错认。」曰:「且做得一重,又做一重,大概且要得界限分明。」遂以手画扇中间云:「这一边是善,这一边是利。认得善利底界限了,又却就这一边体认纤悉不是处克將 去。圣人所以下箇『克』字,譬如相杀 相似,定要克胜 得他!大率克己工夫,是自著力做底事,与他人殊不相干。紧紧闭门,自就身上子细体认,觉得才有私意,便克去,故曰:『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夫子说得大段分晓 。吕 与叔克己铭却有病。他说须於与物相对 时克。若此,则是併 物亦克也。己私可克,物如何克得去!己私是自家身上事,与物未相干在。」明作。林安卿问:「克復 工夫,全在『克』字上。盖是就发动 处克將 去,必因有动 ,而后天理、人欲之几 始分,方知所决择 而用力也。」曰:「如此,则未动 以前不消得用力,只消动 处用力便得。如此得否?且更子细。」次早问:「看得如何?」林举注中程子所言「『克己復 礼』干道,主敬行恕坤道」为 对 。曰:「这箇也只是微有些如此分。若论敬,则自是彻 头彻 尾要底。如公昨夜之说,只是发动 方用克,则未发时,不成只在这裏打瞌睡懞 憧,等有私欲来 时,旋捉来 克!如此得否?」又曰:「若待发见而后克,不亦晚乎!发时固是用克,未发时也须致其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始得。」僩。
或问:「克己之私有三:气 稟,耳目鼻口之欲,及人我是也。不知那箇是夫子所指者?」:曰「三者皆在裏。然非礼勿视听言动 ,则耳目口鼻之欲较多。」又问:「『克者,胜 也』,不如以克训治较稳。」曰:「治字缓了。且如捱得一分,也是治;捱得二分,也是治。胜 ,便是打叠杀 了他。」学蒙。或曰:「克己,是胜 己之私之谓克否?」曰:「然。」曰:「如何知得是私后克將 去?」曰:「隨其所知者,渐渐克去。」或曰:「南轩作克己斋铭,不取子云之说,如何?」曰:「不知南轩何故如此说。恐只是一时信笔写將 去,殊欠商量。」曰:「闻学中今已开石。」曰:「悔不及矣!」去偽 。
「『克己復 礼』,不可將 『理』字来 训『礼』字。克去己私,固即能復 天理。不成克己后,便都没事。惟是克去己私了,到这裏恰好著精细底工夫,故必又復礼,方是仁。圣人却不只说克己为 仁,须说『克己復 礼为 仁』。见得礼,便事事有箇自然底规矩准 则。」
「克己,须著復 於礼」。贺孙问:「非天理,便是人欲。克尽人欲,便是天理。如何却说克己了,又须著復 於礼?」曰:「固是克了己便是理。然亦有但知克己而不能復 於礼,故圣人对 说在这裏。却不只道『克己为 仁』,须著箇『復 礼』,庶几 不失其则。下文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缘本来只 有此礼,所以克己是要得復 此礼。若是佛家,尽有能克己者,虽谓之无己私可也,然却不曾復 得礼也。圣人之教,所以以復 礼为 主。若但知克己,则下梢必墮於空寂,如释氏之为 矣。」亚夫又问。曰:「如『坐如尸,立如齐』,此是理;如箕踞跛倚,此是非理。去其箕踞跛倚,宜若便是理。然未能『如尸如齐』,尚是己私。」贺孙。此下三条,疑闻同录异,而植录尤详。
亚夫问「克己復 礼」章。曰:「今人但说克己,更不说復 礼。夫子言非礼勿视听言动 ,即是『克己復 礼』之目也。顏子会 问,夫子会 答,答得来 包括得尽。『己』字与『礼』字正相对 说。礼,便有规矩准 绳。且以坐立言之;己便是箕踞,礼便是『坐如尸』;己便是跛倚,礼便是『立如齐』。但如此看便见。」又曰:「克己是大做工夫,復 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 礼,步步皆合规矩准 绳;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 礼工夫也。释氏之学,只是克己,更无復 礼工夫,所以不中节文,便至以君臣为 父子,父子为 君臣,一齐乱了。吾儒克己便復 礼,见得工夫精细。圣人说得来 本末精粗具举。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与復 工夫皆以礼为 准 也。『克己復 礼』,便是捉得病根,对 证下药。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养將 去,是非犹未定。涵养得到,一步又进一步,方添得许多见识。『克己復 礼』,便刚决克除將 去。」南升。
亚夫问:「『克己復 礼』,疑若克己后便已是仁,不知復 礼还又是一重工夫否?」曰:「己与礼对 立。克去己后,必復 於礼,然后为 仁。若克去己私便无一事,则克之后,须落空去了。且如坐当如尸,立当如齐,此礼也。坐而倨傲,立而跛倚,此己私也。克去己私,则不容倨傲而跛倚;然必使之如尸如齐,方合礼也。故克己者必须復 此身於规矩准 绳之中,乃所以为 仁也。」又问:「若以礼与己对 看,当从 礼说去。礼者,天理之节文,起居动 作,莫非天理。起居动 作之间,莫不浑全是礼,则是仁。若皆不合节文,便都是私意,不可谓仁。」曰:「不必皆不合节文。但才有一处不合节文,便是欠闕。若克去己私,而安顿不著,便是不入他腔窠。且如父子自是父子之礼,君臣自是君臣之礼。若把君臣做父子,父子做君臣,便不是礼。」又问「克己復 礼」与「主敬行恕」之別。曰:「仲弓方始是养在这裏,中间未见得如何。顏子『克己復 礼』,便规模大,精粗本末,一齐该贯在这裏。」又问:「『克己復 礼』如何分精粗?」曰:「若以克去己私言之,便克己是精底工夫,到礼之节文有所欠闕,便是粗者未尽。然克己又只是克去私意,若未能有细密工夫,一一入他规矩准 绳之中,便未是復 礼。如此,则復 礼却乃是精处。」时举因问:「夜来 先生谓『坐如尸,立如齐』是礼,倨傲跛倚是己。有知倨傲跛倚为 非礼而克之,然乃未能『如尸如齐』者,便是虽已克己而未能復 礼也。」曰:「跛倚倨傲,亦未必尽是私意,亦有性自坦率者。伊川所谓『人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乃邪心也』。佛氏之学,超出世故,无足以累其心,不可谓之有私意。然只见他空底,不见实理,所以都无规矩准 绳。」曰:「佛氏虽无私意,然源头是自私其身,便是有箇大私意了。」曰:「他初间也未便尽是私意,但只是见得偏了。」时举曰:「先生向所作克斋记云:『克己者,所以復礼;非克己之外,別有所谓復 礼之功。』是如何?」曰:「便是当时也说得忒快了。明道谓:『克己则私心去,自能復 礼;虽不学礼文,而礼意已得。』如此等语,也说忒高了。孔子说『克己復 礼』,便都是实。」曰:「如此,则『克己復 礼』,分明是两 节工夫。」曰:「也不用做两 节看。但不会 做工夫底,克己了,犹未能復礼;会 做工夫底,才克己,便復 礼也。」先生因言:「学者读书 ,须要体认。静时要体认得亲切;动 时要別白得分明。如此读书 ,方为 有益。」时举。●渊问「克己復 礼」。曰:「人只有天理、人欲两 途,不是天理,便是人欲。即无不属 天理,又不属 人欲底一节。且如『坐如尸』是天理,跛倚是人欲。克去跛倚而未能如尸,即是克得未尽;却不是未能如尸之时,不係人欲也。须是立箇界限,將 那未能復 礼时底都把做人欲断 定。」先生又曰:「礼是自家本有底,所以说箇『復 』,不是待克了己,方去復 礼。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復 得这一分天理来 ;克得那二分己去,便復 得这二分礼来 。且如箕踞非礼,自家克去箕踞,稍稍端坐,虽未能如尸,便復 得这些箇来 。」又问:「如磨昏镜相似,磨得一分尘埃去,復 得一分明。」曰:「便是如此。然而世间却有能克己而不能復 礼者,佛老是也。佛老不可谓之有私欲。只是他元无这礼,克己私了,却空荡荡地。他是见得这理元不是当。克己了,无归著处。」又问:「所以唤 做礼,而不谓之理者,莫是礼便是实了,有准 则,有著实处?」曰:「只说理,却空去了。这箇礼,是那天理节文,教人有准 则处。佛老只为 元无这礼,克来 克去,空了。只如曾点见处,便见这意思。」又问:「曾点见得了,若能如顏子实做工夫去,如何?」曰:「曾点与顏子见处不同:曾点只是见他精英底,却不见那粗底。顏子天资高,精粗本末一时见得透了,便知得道合恁地下学上达去。只是被他一时见透,所以恁做將 去。曾点但只见得这向上底道理,所以胸中自在受用处从 容。」因问:「曾点资质,莫是与顏子相反?」曰:「不是与顏子相反,却与曾参 相反。他父子间为学大不同。曾参 是逐些子推將 去,曾点是只见他向上底了,便不肯做。」又问:「子路若达『为 国 以礼』道理,如何便是这气 象?」曰「若达时,事事都见得是自然底天理。既是天理,无许多费力生受。」又问:「子路就使达得,却只是事为 之末,如何比得这箇?」曰「理会 得这道理,虽事为 之末,亦是道理。『暮春者,春服既成』,何尝不是事为 来 。」又问:「三子皆事为 之末,何故子路达得便是这气 象?」曰:「子路才气 去得,他虽粗暴些,纔理会 这道理,便就这箇『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上面,却是这箇气 象。求赤二子虽似谨细,却只是安排来 底,又更是他才气 小了。子路是甚么样 才气 !」先生又曰:「曾点之学,无圣人为 之依归,便是佛老去。如琴张曾皙,已做出这般事来 。」又曰:「其克己,往往吾儒之所不及,但只他无那礼可復 。」●再举「未能至於復 礼以前,皆是己私未尽克去」。曰:「这是旋克將 去。」●因说:「夜来 说『浴乎沂』等数 句,意在言外。本为 见得此数 句,只是见得曾点受用自在处,却不曾见得曾点见那道理处。须当分明先从 这数 句上体究出曾点所以如此洒 落,因箇甚么。」曰:「这数 句,只是见得曾点从 容自在处,见得道理处却不在此,然而却当就这看出来 。」又曰:「只为 三子见得低了,曾点恁地说出来 ,夫子所以与之。然而终不似说顏子时。说他只说是狂者,正为 只见得如此,做来 却不恁地。」又曰:「『为 国 以礼』之『礼』,却不只是繁文末节。」●问:「莫便是那『克己復 礼』之『礼』?」曰:「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 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却只是这箇道理。千条万绪,贯通来 只是一箇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盖为 道理出来处,只是一源。散见事物,都是一箇物事做出底。一草一木,与他夏葛冬裘,渴饮飢食,君臣父子,礼乐 器数, 都是天理流行,活泼泼地。那一件不是天理中出来 !见得透彻 后,都是天理。理会 不得,则一事各自是一事,一物各自是一物,草木各自是草木,不干自己事。倒是庄老有这般说话。庄子云:『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因问:「这『礼』字恁地重看?」曰:「只是这箇道理,有说得开朗底,有说得细密底。『復 礼』之『礼』,说得较细密。『博文、约礼』,『知崇、礼卑』,『礼』字都说得细密。知崇是见得开朗,礼卑是要確守得底。」又曰:「早间与亚夫说得那『克己復 礼』,是克己便是復 礼,不是克己了,方待復 礼,不是做两 截工夫。就这裏克將 去,这上面便復 得来 。明道说那『克己则私心去,自能復礼;虽不学礼文,而礼意已得』。这箇说得不相似。」又曰:「『克己復 礼』,是合掌说底。」植。孔子告顏渊,只说「克己復 礼」,若是克得己,復 得礼,便自见仁分晓 。如往长安,元不曾说与长安有甚物事如何。但向说向西去,少间他到长安,自见得。」夔孙。
因论「克己復 礼」,洽叹曰:「为 学之艰,未有如私欲之难克也!」先生曰:「有奈他不何时,有与他做一片时。」洽。谦之录云:「有言私欲难去。曰:『难。有时忘了他,有时便与他为 一片了!』」
非礼即己,克己便復 礼。「克己復 礼」,便是仁。「天下归仁」,天下以仁归之。閎祖。
问:「『克己復 礼』即仁乎?」曰:「『克己復礼』当下便是仁,非復 礼之外別有仁也。此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所以谓『一日克己復 礼,天下归仁』。若真箇一日打併 得净洁,便是仁。如昨日病,今日愈,便不是病。」伯羽。
一日「克己復 礼」,则一日「天下归仁」;二日「克己復 礼」,则二日「天下归仁」。夔孙。
或问「天下归仁」。曰:「『一日克己復 礼』,使天下於此皆称其仁。」又问:「一日之间,安能如此?」曰:「非是一日便能如此,只是有此理。」节。
或问:「『一日克己復 礼』,天下何故以仁与之?」曰:「今一日克己復 礼,天下人来 点检他,一日內都 是仁底事,则天下都以仁与之;一月能克己復 礼,天下人来 点检他,一月內 都无不仁底事,则一月以仁与之。若今日如此,明日不如此,便不会 以仁与之也。」銖。
问:「『一日克己,天下归仁。』若是圣人,固无可克;其余则虽是大贤,亦须著工夫。如何一日之间便能如此?虽顏子亦须从 事於『四勿』。」曰:「若是果能『克己復 礼』了,自然能如此。吕 氏曰:『一日有是心,则一日有是德。』」广。
因问「一日克己復 礼」,曰:「吕 氏说得两 句最好云:『一日有是心,则一日有是德。』盖一日真箇能克己復 礼,则天下之人须道我这箇是仁,始得。若一日之內 事事皆仁,安得天下不以仁归之!」雉。祖道录云:「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
「一日存此心,则一日有此德」。「一日克己復礼,天下归仁」,不是恁地略用工夫,便一日自能如此,须是积工夫到这裏。若道是「一日克己復 礼」,天下便一向归其仁,也不得。若「一日克己復 礼」,则天下归其仁;明日若不「克己復 礼」,天下又不归仁。贺孙。
问:「『天下归仁』,先生言一日能『克己復 礼』,天下皆以仁之名归之,与前说不同,何也?」曰:「所以『克己復 礼』者,是先有为 仁之实,而后人以仁之名归之也。」卓。
问:「『一日克己復 礼』,如何使天下便能归仁?」曰:「若真能一日『克己復 礼』,则天下有归仁之理。这处亦如『在家无怨,在邦无怨』意思。『在家无怨』,一家归其仁;『在邦无怨』,一邦归其仁。就仲弓告,止於邦家。顏子体段如此,便以其极处告之。」又曰:「归,犹归重之意。」宇。
问「克己復 礼为 仁」。曰:「克去己私,復 此天理,便是仁。只『克己復 礼』,如以刀割物。刀是自己刀,就此便割物,不须更借別人刀也。『天下归仁』,天下之人以仁称之也。解释经义,须是实歷其事,方见著实。如说『反身而诚\,乐 莫大焉』,所谓诚\者,必须实能尽得此理。仁义礼智,无一些欠闕他底,如何不乐! 既无实得,乐 自何而生?天下归仁之义,亦类此。既能『克己復 礼』,岂更有人以不仁见称之理?」謨。
或问「『克己復 礼』,则事事皆仁」。曰:「人能克己,则日间所行,事事皆无私意而合天理耳。」问:「顏渊问仁,孔子对 以『克己復 礼』。顏渊请问其目,则对 以『非礼勿视听言动 』。看得用力只在『勿』字上。」曰:「亦须是要睹当得是礼与非礼。」文蔚。
「『非礼勿视』,说文谓『勿』字似旗脚。此旗一麾,三军尽退,工夫只在『勿』字上。纔见非礼来 ,则以『勿』字禁止之;纔禁止,便克己;纔克去,便能復 礼。」又云:「顏子力量大,圣人便就他一刀截断 。若仲弓,则是闭门自守,不放贼\入来 底,然敬恕上更好做工夫。」明作。
或问「非礼勿视听言动 」。曰:「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如此类工夫却易。『视远惟明』,才不远,便是不明;『听德惟聪』,才非德,便是不聪,如此类工夫却难。视听言动 ,但有些箇不循道理处,便是非礼。」
「非礼勿视,勿听」,「奸 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 慝礼,不接心术」。非是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宇。
元翰问:「非礼勿视听言动 ,看来 都在视上。」曰:「不专 在视上,然听亦自不好。只缘先有视听,便引惹得言动 ,所以先说视听,后说言动 。佛家所谓视听,甚无道理。且谓物虽视前,我元不曾视,与我自不相干。如此,却是將 眼光逐流入闹可也。听亦然,天下岂有此理!」坐间举佛书 亦有克己底说话。先生曰:「所以不可行者,却无『復 礼』一段事。既克己,若不復 礼,如何得?东坡说『思无邪』,有数 语极好,他说:『纔有思,便有邪;无思时,又只如死灰。却要得无思时不如死灰,有思时却不邪。』」明作。
敬之问:「上面『克己復 礼』,是要克尽己私;下面『四勿』,是严 立禁制,使之用力。」曰:「此一章,圣人说只是要他『克己復 礼』。『一日克己復 礼,则天下归仁』,是言『克己復 礼』之效。『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言『克己復 礼』工夫处,在我而不在人。下面『请问其目』,则是顏子更欲圣人详言之耳。盖『非礼勿视』,便是要在视上『克己復礼』;『非礼勿听』,是要在听上『克己復 礼』;『非礼勿言』,是要在言上克己復 礼;『非礼勿动 』,是要在动 上克己復 礼。前后反復 ,只说这四箇字。若如公说,却是把做两 截意思看了!」时举。
问:「顏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听言动 。尝见南轩云:『「勿」字虽是禁止之辞,然中须要有主宰,始得。不然,则將 见禁止於西,而生於东;禁止於此,而发於彼,盖有力不暇给者矣。主宰云何?敬而已矣。』」先生曰:「不须更添字,又是两 沓了。」先生问祖道曰:「公见南轩如何?」曰:「初学小生,何足以窥大贤君子!」曰:「试一言之。」曰:「南轩大本完具,资稟粹然,却恐玩索处更欠精密。」曰:「未可如此议之。某尝论『未发之谓「中」』字,以为 在中之义,南轩深以为 不然。及某再书 论之,书 未至,而南轩遣书 来, 以为 是。南轩见识纯粹,践行诚\实,使人望而敬畏之,某不及也。」祖道。
问:「顏渊,孔子未告以『克己復 礼』,当如何用工夫?」曰:「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等,可见。」又问云云。曰:「只消就『克己復 礼』上理会 便了,只管如此说甚么!」贺孙。
问:「论语顏渊问仁,与问为 邦,毕竟先是问仁,先是问为 邦?」曰:「看他自是有这『克己復 礼』底工夫后,方做得那四代礼乐 底事业。」卓。
「顏子闻『克己復 礼』,又问其目,直是详审。曾子一唯悟道,直是直截。如何?」曰:「顏子资质固高於曾子。顏子问目却是初学时;曾子一唯,年老成熟时也。」謨。
人须会 问始得。砥录作「学须善」。圣门顏子也是会 问。他问仁,曰:「克己復 礼为 仁。」圣人恁地答他。若今人到这裏,须问如何谓之克己,如何谓之復 礼。顏子但言请问其目。到圣人答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他更不再问非礼是如何,勿视是如何,勿听是如何,勿言、勿动 又是如何,但言「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是箇答问底样 子。到司马牛问得便乖。圣人答他问仁处,他说:「『其言也訒』,斯谓之仁矣乎?」他心都向外去,未必將 来 做切己工夫,所以问得如此。又谓「『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矣乎?」恰似要与圣人相拗底说话。砥录云:「却不向裏思量,只管问出外来 。正明道所谓『塔前说塔』也。」这处亦是箇不会 问样 子。宇。
孔门弟子如「仁」字「义」字之说,已各各自晓得 文义。但看答问中不曾问道如何是仁,只问如何行仁;夫子答之,亦不曾说如何是仁,只说道如何可以至仁。如顏子之问,孔子答以「克己復 礼」;仲弓之问,孔子答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马牛之问,孔子答以「仁者其言也訒」;樊迟之问,孔子答以「居处恭,执 事敬,与人忠」。想是「仁」字都自解理会 得,但要如何做。贺孙。
国 秀问:「圣人言仁处,如『克己復 礼』一句,最是言得仁之全体否?」曰:「圣人告人,如『居处恭,执 事敬,与人忠』之类,无非言仁。若见得时,则何处不是全体?何尝见有半体底仁!但『克己復 礼』一句,却尤亲切。」时举。
曹问:「『一日克己復 礼』,便是仁否?」曰:「今日『克己復 礼』,是今日事;明日『克己復 礼』,是明日事。『克己復 礼』有几 多工夫在,须日日用工。圣人告顏渊如此,告仲弓如此,告樊迟,又曰:『居处恭,执 事敬,与人忠。』各隨人说出来 ,须著究竟。然大概则一圣人之意,千头万绪,终归一理。」
林正卿问:「夫子答顏渊『克己復 礼为 仁』之问,说得细密。若其他弟子问,多是大纲说,如语仲弓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类。」先生大不然之,曰:「以某观之,夫子答群弟子却是细密,答顏子者却是大纲。盖顏子纯粹,无许多病痛,所以大纲告之。至於『请问其目』答以『四勿』,亦是大纲说。使答其他弟子者如此,必无入头处。如答司马牛以『其言也訒』,是隨其病处使之做工夫。若能訒言,即牛之『克己復 礼』也。至於答樊迟,答仲弓之类,由其言以行之,皆『克己復 礼』之功也。」人杰 。或问:「仁之全体,在克己上?」曰:「若论全体,是处可见。且如『其言也訒』,若於此理会 得透彻, 亦见得全体。须是知得那亲切处。如『求生以害仁,杀 身以成仁』,须理会 得害箇甚么,成箇甚么。」赵师夏云:「莫只要不失这道理,而满足此心?」先生曰:「如『求生以害仁』,言身虽生,已是伤 坏 了这箇心;『杀 身以成仁』,身虽死,这箇心却自完全得在。」
孔子告顏子以「克己復 礼」,语虽切,看见不似告樊迟「居处恭,执 事敬,与人忠」,更详细。盖为 樊迟未会 见得箇己是甚,礼是甚,只分晓 说教恁地做去。顏子便理会 得,只未敢便领略,却问其目。待说得上下周匝了,方承当去。贺孙。
子寿 言:「孔子答群弟子所问,隨其材答之,不使闻其不能行之说,故所成就多。如『克己復 礼为 仁』,唯以分付与顏子,其余弟子不得与闻也。今教学者,说著便令『克己復 礼』,几 乎以顏子望之矣!今释子接人,犹能分上中下三根,云:『我则隨其根器接之。』吾辈却无这箇。」先生曰:「此说固是。如克己之说,却缘眾人皆有此病,须克之乃可进;使肯相从 ,却不误他错行了路。今若教他释子辈来 相问,吾人使之『克己復 礼』,他还相从 否?」子寿 云:「他不从 矣。」曰:「然则彼所谓根器接人者,又如何见得是与不是?解后却错了,不可知。」大雅。或问顏子「克己復 礼」。曰:「公且未要理会 顏子如何『克己復 礼』,且要理会 自家身己如何须著『克己復 礼』。这也有时须曾思量到这裏,顏子如何若死要『克己復 礼』?自家如何不要『克己復 礼』?如今说时,也自说得尽通,只是不曾关自家事。也有被別人只管说,说来 说去,无奈何去克己,少间又忘了。这裏须思量顏子如何心肯意肯要『克己復 礼』?自家因何不心肯意肯去『克己復 礼』。这处须有病根,先要理会 这路头,方好理会 所以克之之方。须是识得这病处,须是见得些小功名利达真箇是轻,『克己復 礼』事真箇是重!真箇是不恁地不得!」梁谦问「克己復 礼」。曰:「莫问顏子『克己復礼』,且就自家己身上说。顏子当时却不解做別事,只恁地『克己復 礼』作甚?顏子闻一知十,又不是箇不聪明底人。而今须是独自做工夫,说要自家己身见得。便如上蔡闻程先生之言,自然面赤汗流。却是见得他从 前不是处,而今却能迁善改过,这箇便是透处。」卓。
问:「『一日克己復 礼,天下归仁。』向来 徐诚\叟说,此是克己工夫积习有素,到得一日果能『克己復礼』,然后『天下归仁』。如何?」曰:「不必如此说,只是一日用其力之意。」问:「有人一日之中『克己復 礼』,安得天下便归仁?」曰:「只为 不曾『克己復礼』。『一日克己復 礼』,即便有一日之仁。顏子『三月不违仁』,只是『拳拳服膺而弗失』。『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今日克念,即可作圣;明日罔念,即为 狂矣。」曰:「到顏子地位,其德已成,恐不如此。」曰:「顏子亦只是『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復 行』。除是夫子『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踰矩』,方可说此。」德明。
问:「顏子已是知非礼人,如何圣人更恁地向他说?」曰:「也只得恁地做。」榦。
黄达才问:「顏子如何尚要克己?」先生厉声曰:「公而今去何处勘验他不用克己!既是夫子与他说时,便是他要这箇工夫,却如何硬道他不用克己!这只是公那象山先生好恁地说道,『顏子不似他人样 有偏处;要克,只是心有所思』,便不是了。尝见他与某人一书说道:『才是要克己时,便不是了。』这正是禪家之说,如杲老说『不可说,不可思』之类。他说到那险处时,又却不说破,却又將 那虚处说起来 。如某所说克己,便是说外障;如他说,是说裏障。他所以嫌某时,只缘是某捉著他紧处。別人不晓 禪,便被他谩;某却晓 得禪,所以被某看破了。夫子分明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顏子分明是『请事斯语』,却如何恁地说得?」又问:「上蔡『先从 偏处克將 去』,其说如何?」曰:「也不特恁地。夫子说非礼勿视听言动 ,便尽包得了。如偏底固是要克,也有不偏而事为 有不稳当底,也当克。且如偏於严 ,克而就宽,那宽中又有多少不好处要克。今看顏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便是也要博文。博文又是前一段事。博文须是穷究得箇事理都明,方解去『克己復 礼』。若不博文,则自家行得是与不是,皆不知。所以大学先要致知、格物,方去正心、诚\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面四项,只是理会 这物事;理会 得后,方去行。今若不博文,只要撮箇尖底,也不解说得亲切,也只是大概绰得,终不的当。」又问「天下归仁」。曰:「只是天下称其仁。而今若能『克己復 礼』,天下自是称他是仁人,这也不须理会 ,只去理会 那头一件。如喫 饭相似,只管喫 ,自解饱;若不去喫 ,只想箇饱,也无益。」义刚。
问:「『天下归仁』,集注云:『归,犹与也。』谓天下皆与其仁。后面却载伊川语『天下归仁』,谓『事事皆仁』,恰似两 般,如何?」曰:「为 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归仁』。」文蔚。集注。
问:「『克己復 礼为 仁』,这『为 』字,便与子路『为 仁』之『为 』字同否?」曰:「然。」又问:「程先生云:『须是克尽己私,皆归於礼,方始是仁。』恐『是仁』字与『为 仁』字意不相似。」曰:「克去那箇,便是这箇。盖克去己私,便是天理,『克己復 礼』所以为 仁也。仁是地头,『克己復 礼』是工夫,所以到那地头底。」又问「天下归仁」。曰:「自家既事事是仁,则天下之人见自家事事合仁,亦皆曰是仁。若自家设有一事未是仁,有一箇人来 说不是仁时,便是天下不曾皆与以仁在。」又问:「孔子答问仁之说甚多,惟此说『克己復 礼』,恐是僩录作「说得」。仁之全体。」曰:「只见得破,做得彻 ,都是全体。若见不破,做不彻 时,便是『克己復 礼』,也是闲说。」僩录云:「若真见得,则孔子所答无非是全体;若见不得,虽是『克己復 礼』,也只没理会 。」燾。问:「程先生云:『克己復 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如何?」曰:「不若他更有一说云,『一日克己復 礼,则天下称其仁』为 是。」大雅。
问:「程子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一日之间,如何得事事皆仁?」曰:「『一日克己復 礼』了,虽无一事,亦不害其为 『事事皆仁』;虽不见一人,亦不害其为 天下归仁。」植。
圣人说话甚实,不作今人谈空。故伊川说「天下归仁」,只作天下之人以仁与之。此是微言,惟顏子足以当之。浩。
问:「谢氏说:『克己,须从 性偏难克处克將 去。』此性是气 质之性否?」曰:「然。然亦无难易。凡气 质之偏处,皆须从 头克去。谢氏恐人只克得裏面小小不好底气 质,而忘其难者,故云然。」僩。
问「勿者,胜 私復 礼之机」。曰:「主在『勿』字上。纔觉非礼意思萌作,便提却这『勿』字,一刀两段 ,己私便可去。私去,则能復 礼而仁矣。都是自用著力,使他人不著,故曰『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或问:「顏子地位,有甚非礼处?何待下此『四勿』工夫?」曰:「只心术间微有些子非礼处,也须用净尽截断 了。他力量大,圣人便教他索性克去。譬如贼\来 ,贼\子是进步与之冢杀 。教仲弓以敬恕,是教他坚 壁清野,截断 路头,不教贼\来 。」銖因问:「『克己復 礼』,干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干道是健决意,坤道是確守意?」曰:「顏子是近前与他一刀两 断 ;仲弓是一面自守,久而贼\自遁去。此亦只是一箇道理。圣人教人,因其资之高下,故不同。要之,用功成德则一耳。」先生因曰:「今人只爭箇『勿』字。常记胡侍郎云:『我与顏子,只爭一箇「勿」字。顏子非礼便勿视,我非礼亦视,所以不及顏子。』因举说文云,『勿』字势 似旗。旗是挥止禁止之物。勿者,欲人挥止禁约其私欲也。」銖。
问伊川四箴。曰:「这箇须著子细去玩味。」因言:「工夫也只恁地做將 去,也別无道理拘迫得他。譬如做酒,只是用许多?,时日到时,便自迸酒出来 。凡看文字,只要『温 故知新』。只温 箇故底,便新意自出。若舍 了故底,別要討箇新意,便不得也。」时举。
「由乎中而应 乎外」,这是势 之自然;「制於外所以养其中」,这是自家做工夫处。道夫。
「『由乎中而应 乎外,制於外所以养其中。』上句是说视听言动 皆由中出,录作:「自此心形见。」下句是用功处。」录作:「即是克己工夫。」问:「须是识別得如何是礼,如何是非礼?」曰:「固是用分別得。然紧要在『勿』字上,不可放过。」閎祖。略。
读伯丰克己復 礼为 仁说,曰:「只克己,便是復礼。『克己復 礼』,便似『著诚\去偽 』之类。盖己私既克,无非天理,便是礼。大凡才有些私意,便非礼。若截为 两 段,中间便有空闕处。必大录此云:「『著诚\去偽 』,不彼即此。非克己之后,中间又空一节,须用復 礼也。」伊川说『由乎中而应 乎外』,是说视听言动 四者皆由此心;『制乎外所以养其中』,却是就视听言动 上克去己私做工夫。必大录此云:「上句言其理,下句是工夫。」如尹彦 明书 四箴,却云:『由乎中所以应 乎外。』某向见传 本,上句初无『所以』字。」。
先生顾炎曰:「程子曰『制於外所以养其中』,这一句好看。」炎。
直卿问:「『制於外所以养其中』,此是说仁之体而不及用?」曰:「『制於外』,便是用?」又曰:「视听自外入,言动 自內 出,圣人言语紧密如此。圣人於顏子仲弓都是就纲领处说,其他则是就各人身上说。」道夫。
问:「『由乎中而应 乎外,制於外所以养其中。』克己工夫从 內 面做去,反说『制於外』,如何?」曰:「制却在內 。」又问:「视箴何以特说心?听箴何以特说性?」曰:「互换说,也得。然谚云:『开眼便错。』视所以就心上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道理本自好在这裏,却因杂得外面言语来 诱化,听所以就理上说。」植。
「操之有要,视为 之则」,只是人之视听言动 ,视最在先,为 操心之准 则。此两 句未是不好。至「蔽交於前」,方有非礼而视;故「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则克己而復 礼也。如是工夫无间断 ,则久而自从 容不勉矣,故曰「久而诚\矣」。端蒙。或问:「非礼勿视听言动 ,程子以为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却是与『克伐怨欲不行』底相似。」曰:「克己工夫,其初如何便得会 自然!也须著禁制始得。到养得熟后,便私意自渐渐消磨去矣。今人须要拣 易底做,却不知若不自难处入,如何得到易处。所谓『非礼勿』者,只要勿为 耳。眼前道理,善恶 是非,阿谁不知,只是自冒然去做。若於眼前底识得分明,既不肯去做,便却旋旋见得细密底道理。盖天下事有似是而实非者,亦有似非而实是者,这处要得讲究。若不从 眼前明白底做將 来 ,这箇道理又如何得会 自见。」时举。
李问:「伊川云:『制乎外以安其內 。』顏子心斋坐忘,都无私意,似更不必制於外。」曰:「顏子若便恁地,圣人又何必向他说『克己復 礼』!便是他也更有些私意。莫把圣人另做一箇人看,便只是这样 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若骄吝,便不是周公。『惟圣妄念作狂』。若使尧 舜为 桀紂之行,便狂去,便是桀紂!」贺孙。
问四箴。曰:「视是將 这裏底引出去,所以云『以安其內 』;听是听得外面底来 ,所以云『闲邪存诚\』。」又问:「四者还有次第否?」曰:「视为 先,听次之。」又曰:「『哲人知几 ,诚\之於思』,此是动 之於心;『志士励 行,守之於为 』,此是动 之於身。」雉。
问:「听箴『人有秉彝』云云,前面亦大概说。至后两 句言『闲邪存诚\,非礼勿听』,不知可以改『听』字作视箴用得否?」曰:「看他视箴说又较力。视最在先,开眼便是,所以说得力。至於听处,却又较轻也。」宇。
问:「『知诱物化,遂忘其正』,这箇知是如何?」曰:「乐 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 ,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 形焉。好恶 无节於內 ,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 矣!』人莫不有知,知者,所当有也。物至,则知足以知之而有好恶 ,这是自然如此。到得『好恶 无节於內 ,知诱於外』,方始不好去。」贺孙。贺孙说「顏渊问仁」章集注之意。曰:「如此只就上面说,又须自家肚裏实理会 得,始得。固是说道不依此说,去外面生意不可。若只诵其文,而自不实晓 认得其意,亦不可。」又曰:「且依许多说话,常常讽咏,下梢自有得。」又曰:「四箴意思都该括得尽。四箇箴,有说多底,有说少底,多底减不得,少底添不得。如言箴说许多,也是人口上有许多病痛。从 头起,至『吉凶荣辱,惟其所召』,是就身上谨;『伤 易则诞』,至『出悖来 违』,是当谨於接物间,都说得周备 。『哲人知几 ,诚\之於思;志士励 行,守之於为 。』这说两 般人:哲人只於思量问,便见得合做与不合做;志士便於做出了,方见得。虽则是有两 样 ,大抵都是顺理便安裕,从 欲便危险。集注所录,都说得意思尽了,此外亦无可说。只是须要自实下工夫,实见是如何。看这意思,都说去己私。无非礼之视,无非礼之听,无非礼之言,无非礼之动 ,这是甚么气 象!这便是浑然天理,这便是仁,须识认得这意思。」贺孙问:「视听之间,或明知其不当视,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当听,而自接乎耳,这將 如何?」曰:「视与看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非礼之色,若过目便过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若入耳也过了,只自家不可有要听之之心。然这般所在也难。古人於这处,亦有以御之。如云:『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 慝礼,不接心术。』」贺孙。
问:「承诲,言箴自『人心之动 ,因言以宣』至『吉凶荣辱,惟其所召』,是谨诸己;以下是说接物许多病痛。」曰:「上四句是就身上最紧要处须是不躁妄,方始静专 。纔不静专 ,自家这心自做主不成,如何去接物!下云『矧是枢 机,兴戎出好』四句,都是说谨言底道理。下四句却说四项病:『伤 易则诞,伤 烦 则支』,己肆则物忤,出悖则来 违。」贺孙问:「如今所以难克,也是习於私欲之深。今虽知义理,而旧所好乐 ,未免沉伏於方寸之间,所以外物纔诱,裏面便为 之动 ,所以要紧只在『克』字上。克者,胜 也。日用之间,只要胜 得他。天理纔胜 ,私欲便消;私欲纔长,天理便被遮了。要紧最是胜 得去。始得。」曰:「固是如此。如权衡 之设,若不低便昂,不昂便低。凡天地阴阳之消长,日月之盈缩,莫不皆然。」又云:「这『克己復 礼』,事体极大。非顏子之聪明刚健,不足以担 当,故独以告顏子。若其他所言,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如『仁者其言也訒』,又如『居处恭,执 事敬』,都是克己事,都是为 仁事。但且就一事说。然做得工夫到,也一般。」问「仲弓问仁」一章。曰:「看圣人言,只三四句,便说得极谨密。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下面便又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无些闕处。寻 常人说话,多是只说得半截。」问:「看此意思,则体、用兼备 。」曰:「是如此。自家身己上常是持守,到接物又如此,则日用之间无有间隙,私意直是何所容!可见圣人说得如此极密。」问:「集注云:『事斯语而有得,则固无己之可克矣。』此固分明。下云:『学者审己而自择 焉,可也。』未审此意如何?」曰:「看自家资质如何。夫子告顏渊之言,非大段刚明者不足以当之。苟为 不然,只且就告仲弓处著力。告仲弓之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这两 节一似易之干,一似易之坤。圣人於干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说得煞广阔。於坤,只说『敬以直內 ,义以方外』。只缘干是纯刚健之德,坤是纯和柔之德。」又云:「看集义聚许多说话,除程先生外,更要拣 几 句在集注裏,都拈不起。看诸公说,除是上蔡说得犹似。如游杨 说,直看不得!」贺孙。问:「『哲人知几 ,诚\之於思;志士励 行,守之於为 』,此是两 般人否?」曰:「非也。只是『诚\之於思』底,却觉得速;『守之於为 』者,及其形於事为 ,早是见得迟了。此却是觉得有迟速,不可道有两 般,却两 脚做工夫去。」端蒙。
尹叔问:「『哲人知几 ,诚\之於思;志士励 行,守之於为 』,四句莫有优劣否?」曰:宇录云:「只是两 项。」「思是动 之微,为 是动 之著。这箇是该动 之精粗。为 处动 ,思处亦动 ;思是动 於內, 为 是动 於外。盖思於內 ,不可不诚\;为 於外,不可不守。然专 诚\於思,而不守於为 ,不可;专 守於为 ,而不诚\於思,亦不可。」又曰:「看文字须是得箇骨子。诸公且道这动 箴那句是紧要?」道夫云:「『顺理则裕』,莫是紧要否?」曰:「更连『从 欲则危』,两 句都是。这是生死路头!」又曰:「四者惟视为 切,所以先言视;而视箴之说,尤重於听也。」道夫。
「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 可知。有息,则馁矣。』如今见得直如此说得好!」儒用。閎祖录云:「此说极有味。」集义。
问:「『克己復 礼』章,外书 有曰:『不能克己,是为 杨 氏之为 我;不能復 礼,是为 墨氏之兼爱 。故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 物。」』」曰:「『克己復礼』,只是一事。外书 所载,殊觉支离,此必记录之误。向来 所以別为 一编,而目之曰『外书 』者,盖多类此故也。伊川尝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於礼,方始是仁。』此说最为 的確。」謨。
正淳问:「程子曰:『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人欲。』尹氏曰:『礼者,理也。去人欲,则復 天理。』或问不取尹说,以为 失程子之意,何也?」曰:「某之意,不欲其只说復 理而不说『礼』字。盖说復 礼,即说得著实;若说作理,则悬 空,是箇甚物事?如谢氏曰:『以我视,以我听,以我言,以我动 。』夫子分明说是『非礼勿视听言动 』,谢氏却以『以我』言之,此则自是谢氏之意,非夫子所以告顏渊者矣。又如游氏曰:『顏渊事斯语,至於「非礼勿动 」,则不离於中,其诚\不息而可久。』將 几 箇好字总聚在此,虽无甚病,终不是本地头话。」问:「游氏专 说『非礼勿动 』,遗却视、听、言三事。」曰:「此却只是提此一语,以概其余。」又问:「谢氏前篇谓『曾点胸中无一事』,此章乃云:『仁者心与事一,无一忘一助之失。』」曰:「『心与事一』,只是做此一事,则主在此一事,如此说亦无碍。惟其『心与事一』,故能『胸中无一事』也。」必大。
圣人只说做仁,如「克己復 礼为 仁」,是做得这箇模样 ,便是仁。上蔡却说「知仁」,「识仁」,煞有病。节。
问「天下归仁」。曰:「只是天下以仁称之。」又问:「谢说如何?」曰:「只是他见得如此。大抵谢与范,只管就见处,却不若行上做工夫。只管扛,扛得大,下梢直是没著处。如夫子告顏子『非礼勿视听言动』 ,只是行上做工夫。」去偽 。
「天下归仁」,言天下皆与其仁。伊川云「称其仁」,是也。此却说得实。至杨 氏以为 「天下皆在吾之度內 」,则是谓见得吾仁之大如此,而天下皆囿於其中,则说得无形影。吕 氏克己铭,如『洞然八荒,皆在我闥』之类同意。」端蒙。问:「『克己復 礼,天下归仁。』南轩谓:『克尽己私,天理浑然,斯为 仁矣。天下归仁者,无一物之不体也。故克己铭谓「洞然八荒,皆在我闥」。』近得先生集注却云:『「一日克己復 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似与诸公之意全不相似。程子曰:『「克己復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此意又是如何?」曰:「某向日也只同钦夫之说,看得来 文义不然,今解却是从 伊川说。孔子直是以二帝三王之事许顏子。此是微言,自可意会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当其问仁,亦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告之。」浩。
某解「顏渊问仁」章毕,先生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復 。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 ,则室自清。如吕 与叔克己铭,则初未尝说克去己私。大意只说物我对 立,须用克之。如此,则只是克物,非克己也。」枅。
克己铭不合以己与物对 说。謨。
「吕 与叔说克己,从 那己、物对 处克。此说虽好,然不是夫子与顏子说底意。夫子说底,是说未与物对时。若与物对 时方克他,却是自家己倒了几 多。所谓己,只是自家心上不合理底便是,不待与物对 方是。」又曰:「吕 与叔克己铭只说得一边。」佐。
包详道言:「克去胜 心、忌心。」先生曰:「克己有两 义:物我亦是己,私欲亦是己。吕 与叔作克己铭,只说得一边。」方子。
问:「公便是仁否?」曰:「非公便是仁,尽得公道所以为 仁耳。求仁处,圣人说了:『克己復 礼为 仁。』须是克尽己私,以復 乎礼,方是公;公,所以能仁。」问:「克己铭:『痒痾疾痛,举切吾身。』不知是这道理否?」曰:「某见前辈一项论议说忒高了,不只就身上理会 ,便说要与天地同其体,同其大,安有此理!如『初无吝骄,作我蟊贼\』云云,只说得克己一边,却不说到復 礼处。须先克己私,以復 於礼,则为 仁。且仁譬之水,公则譬之沟 渠,要流通此水,须开浚沟 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宇。
问:「或问深论克己铭之非,何也?」曰:「『克己』之『己』,未是对 人物言,只是对 『公』字说,犹曰私耳。吕 与叔极口称扬,遂以『己既不立,物我並观』,则虽天下之大,莫不皆在於吾仁之中,说得来 恁大,故人皆喜其快。纔不恁说,便不满意,殊不知未是如此。」道夫云:「如此,则与叔之意与下文克己之目全不干涉。此自是自修之事,未是道著外面在。」曰:「须是恁地思之。公且道,视听言动 干人甚事!」又问「天下归仁」。曰:「『克己復 礼』,则事事皆是,天下之人闻之见之,莫不皆与其为 仁也。」又曰:「有几处被前辈说得来 大,今收拾不得。谓如『君子所过者化』,本只言君子所居而人自化;『所存者神』,本只言所存主处便神妙。横渠却云:『性性为 能存神,物物为能 过化。』至上蔡便道:『唯能「所存者神」,是以「所过者化」。』此等言语,人皆烂熟,以为 必须如此说。纔不如此说,便不快意矣。」道夫。
林正卿问「天下归仁」。曰:「『痒痾疾痛,举切吾身』,只是存想『天下归仁』。恁地,则不须克己,只坐定存想月十日,便自『天下归仁』,岂有此理!」时举问程先生曰:「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是如何?」曰:「『事事皆仁』,所以『天下归仁』。於这事做得恁地,於那事亦做得恁地,所以天下皆称其仁。若有一处做得不是,必被人看破了。」时举。林正卿问:「吕 与叔云:『痒痾疾痛,举切吾身。』不知此语说『天下归仁』如何?」曰:「圣人寻 常不曾有这般说话。近来 人被佛家说一般大话,他便做这般底话去敌 他。此『天下归仁』,与『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一般,此两 句便是归仁样 子。」又问:「怨,是人怨己怨?」曰:「人怨。」恪。
问:「克己铭只说得公底意思?」曰:「克己铭不曾说著本意。扬子云曰:『胜 己之私之谓克。』『克』字本虚,如何专 以『胜 己之私』为 训?『郑伯克段于鄢』,岂亦胜 己之私耶!」閎祖。
上蔡说「先难」,便生受。如伊川,便说「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其说平。方。
「以我视,以我听。」若以为 心先有主,则视听不好事亦得,大不便也。方。
「以我视,以我听」,恐怕我也没理会 。方。
游定夫有论语要旨。「天下归仁」,引庞居士云云。黄简肃亲见其手笔。閎祖。
曾天游见陈几 叟,曰:「『克己復 礼』,旧晓 不得。因在京师委巷中下轿涉泥看謁,方悟有箇快活处。后举以问薛丈。薛昂,曾之外甥。薛云:『情尽性復 ,正是如此。』」陈曰:「又问薛丈做甚?」曾又曰:「又尝以问游丈,亦以为 然。」陈復 曰:「又更问那游丈。」盖定夫以「克己復 礼」与释氏一般,只存想此道理而已。旧南本游氏语解中全用佛语解此一段,某已削之。若只以想像言克復 ,则与下截「非礼勿视」四句有何干涉!。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