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游五湖记

作者:
吴郡之西南,有巨浸焉。广三万六千顷,中有山七十二,襟带三州,东南之水皆归焉。其最大者二:一自宁国、建康等处入傈阳,迤逦至长塘湖,并润州、金坛、延陵、丹阳诸水,会于宜兴以人;一自宣、歙天目诸山,下杭之临安、余杭,湖之安吉、武康、长兴以入,而皆由吴江分流以入海。
一名震泽,(书)所谓“震泽底定”是也。一名具区,(周礼·职方)“扬州之薮曰具区,(山海经)“浮玉之山,北望具区”是也。一名笠泽,(左传)“越伐吴,吴子御之笠泽”是炉。一名五湖、范蠡舟出五湖口,太史公‘登姑苏,望五湖”是也“。五湖者,张勃(吴录)云:“周行五百里,故名。”虞仲翔云:“太湖东通吴县松江,南通乌程言溪,西通宜兴荆溪,北通晋陵隔湖,东连嘉兴韭溪。水凡五道,故谓之五湖。”陆鲁望云:“太湖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然今湖中亦自有五湖:曰菱湖,莫湖,游湖。贡湖,胥湖。莫厘之东周三十余里,日菱湖;其西北周五十里,日莫湖;长山之东周五十里,曰游湖;沿无锡老岸周一百九十里,曰贡湖;胥山之酉南周六十里,曰胥湖。
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东日梅梁湖,杜圻之酉、查鱼之东曰金鼎湖,林屋之东日东皋里湖。而吴人称谓,则惟曰太湖云。

题记:五湖即大湖,烟水浩渺。碧波万顷,沿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本文首先介绍了太湖的面积和湖水的来龙去脉,一源自宁国、建康;一来自宣城歙县,汇入太湖之后,再由吴江分流进人大海。其次作者论经数典,有根有据地考证了太湖的不同名称及其来由,足见其博闻广记,学识渊博。文章叙事清楚,语言流畅,地理方位详尽准确。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太湖的情况了若指掌,因而介绍时娓娓道来,指点江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游览、了解太湖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简介: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又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间进士。弘治初,迁侍讲学士,充讲官。正德元年(1506),进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时中官刘瑾擅权,大学土焦芳趋附,乃去官家居。博学有识,尚经术。文章语言雅正,议论明杨,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等。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