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公祭 | gōng jì | ①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公祭死难烈士。②这种祭礼:公祭在哀乐声中开始。 | |
公情 | gōng qíng | 公众的情感。 | |
公田 | gōng tián | ㄍㄨㄙ ㄊㄧㄢˊ |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 |
公宦 | gōng huàn | 谓任朝廷官员。 | |
公讨 | gōng tǎo | 公开揭露声讨。 | |
公亮 | gōng liàng | 公正诚信。 | |
公利 | gōng lì | 1.公共的利益。 2.显然的便利。 3.犹功利。 | |
公乘 | gōng chéng | 1.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2.指驿车。 3.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 4.复姓。唐代诗人有公乘亿。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公乘亿》。 | |
公了 | gōng le | 双方发生纠纷,通过上级或主管部门调解或判决了结(跟‘私了’相对)。 | |
公计 | gōng jì | 犹国计﹐指国家的财政。 | |
公山 | gōng shān | 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山弗扰。见《论语.阳货》。 | |
公姓 | gōng xìng | 即公孙。国君的孙。 | |
公宾 | gōng bīn | 复姓。汉代有公宾就。见《汉书.王莽传下》。 | |
公甲 | gōng jiǎ | 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甲叔子。见《左传.哀公八年》。 | |
公家 | gōng jiā | ㄍㄨㄙ ㄐㄧㄚ | 指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区别于‘私人’):不能把公家的东西据为己有。 |
公养 | gōng yǎng | 1.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 2.指集体饲养牲畜。 | |
公夏 | gōng xià | 复姓。孔子弟子有公夏首。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
公主 | gōng zhǔ | 君主的女儿。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公叔为相,尚(娶)魏公主。——《史记.吴起列传》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 |
公坐 | gōng zuò | 1.因公务犯罪。 2.谓公众场合。 | |
公古哩 | gōng gǔ lǐ | 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 |
公舍 | gōng shè | 指官家宅舍。 | |
公事房 | gōng shì fáng | 旧时指办理公家事务的处所。 | |
公患 | gōng huàn | 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 | |
公田口井 | gōng tián kǒu jǐng | 土地国有﹐按人口多少分配井田。 | |
公王 | gōng wáng | 君主。 | |
公宫 | gōng gōng | 1.君王的宫殿。 2.泛指官府。 | |
公罪 | gōng zuì | 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 | |
公章 | gōng zhāng | ㄍㄨㄙ ㄓㄤ | 机关、团体使用的印章。 |
公直 | gōng zhí | 公正耿直。 | |
公中 | gōng zhōng | 犹公众﹐大伙。 | |
公都 | gōng dōu | 复姓。战国时孟轲有弟子公都子。见《孟子.公孙丑下》。 | |
公公 | gōng gōng | ㄍㄨㄙ ㄍㄨㄙ | ①丈夫的父亲。②〈方〉祖父。③〈方〉外祖父。④尊称年老的男子:刘公公ㄧ老公公。⑤对太监的称呼(多见于早期白话)。 |
公厨 | gōng chú | 官家的厨房。 | |
公丁 | gōng dīng | 旧称机关团体中的勤杂人员。 | |
公度 | gōng dù | 对于两条线段a和b,如果存在线段d,使得a=md,b=nd(m,n为自然数),那么称线段d为线段a和b的一个公度;并称线段a和b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如果对于线段a和b,这样的线段d不存在,那么称线段a和b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 |
公有 | gōng yǒu | ㄍㄨㄙ ㄧㄡˇ | 集体或全民所有:公有制ㄧ公有财产。 |
公大夫 | gōng dài fū | 1.亦称“七大夫”。 2.秦汉时爵位名﹐列在第七级。 | |
公父 | gōng fù | 1.亦作“公甫”。 2.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父文伯。见《左传.定公五年》。 | |
丈六仙 | zhàng liù xiān | 指佛。 | |
马八六 | mǎ bā liù | 见“马伯六”。 | |
马百六 | mǎ bǎi liù | 见“马伯六”。 | |
九六 | jiǔ liù | 1.《易.干》“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2.借指盛衰。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 |
三六 | sān liù | 指十八。 | |
上六 | shàng liù | 《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 |
四六 | sì liù |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 | |
丈六 | zhàng liù |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 |
六案 | liù àn | 宋 于州、县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六个办事机构,称“六案”。《宋史·徽宗纪二》:“﹝ 崇寧 四年﹞令州县倣尚书六曹分六案。”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可又奉官人委付将六案掌,有公事怎敢仓皇。”明 硕园《还魂记·仆侦》:“解上 江西 提刑廉访司,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 | |
六徵 | liù zhēng | 亦作“六证”。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徵,验证。《逸周书·官人》:“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周公 曰:‘亦有六徵,呜呼,乃齐以揆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观诚,二 | |
六印 | liù yìn | 1.谓六国相印。 2.六将军印。 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 |
六齐 | liù jì | 我国古代创制的六种铜锡比例不同的合金配方。 | |
六食 | liù shí | 1.六谷所作的食物。 2.古代军事家为长期坚守城池所提出的一种节约粮食的措施:一斗粮食分为六份﹐每天吃两份﹐为一人三天的限量。 | |
六牙 | liù yá | 谓六牙白象。佛教谓象柔顺而有力。“六牙”表示六种神通。菩萨自兜率天降生,即化乘六牙白象入胎。见《瑞应本起经》卷上。亦为普贤菩萨的坐骑。见《法华经.普贤劝发品》。 | |
六相 | liù xiāng |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
六王 | liù wáng | 1.指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2.指周之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 3.指战国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王。 | |
六夷 | liù yí | 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 |
六姻 | liù yīn | 犹六亲。 | |
六蛮 | liù mán | 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
六世 | liù shì | 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如:奋六世之余烈。——汉.贾谊《过秦论》。 | |
六月起义 | liù yuè qǐ yì | 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 | |
六饮 | liù yǐn | 古天子的六种饮料。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