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坨商 | tuó shāng | 旧时盐商的一种。长芦盐场贮盐地方名坨,故场商称坨商。参见“场商”。 | |
三门四户 | sān mén sì hù | 各道门户。 | |
马四环 | mǎ sì huán | 七九步枪的一种。马步两用,有四个穿背带的环,故名。 | |
二十四治 | èr shí sì zhì |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诸治由张道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 | |
二并四具 | èr bìng sì jù | 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难并。” | |
二尺四寸 | èr chǐ sì cùn | 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 |
凑四合六 | còu sì hé liù | 十分巧合。 | |
商山四公 | shāng shān sì gōng | 见“商山四皓”。 | |
三四五 | sān sì wǔ | 三十四﹑五之略语。 | |
十四楼 | shí sì lóu | 十四处官妓住的楼。明初建于南京。 | |
丟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形容因做事粗心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 | |
乞四 | qǐ sì | 复姓。 | |
二四 | èr sì | 无赖;放肆。 | |
东三西四 | dōng sān xī sì | 谓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定准。 | |
唇三口四 | chún sān kǒu sì | 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 | |
垂四 | chuí sì | 谓涕泪交流。两眼垂泪,两鼻孔垂涕,故称。 | |
除四 | chú sì | 赌具骰子名。又名除红﹑朱窝。 | |
三四 | sān sì | 1.犹言再三再四。 2.表示为数不多。 | |
吴拨四 | wú bō sì | 火不思的别名。一种形似琵琶而较狭小的直柄曲颈乐器。 | |
四四方方 | sì sì fāng fāng | ㄙˋ ㄙˋ ㄈㄤ ㄈㄤ | 形容物体的形状像正方体的意思。 |
四离四绝 | sì lí sì jué |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合称“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合称“四絶”。 旧时星相术士以为忌日。 | |
四绝 | sì jué |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餘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餘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 | |
四匝 | sì zā | 1.四面环绕。 2.四周。 | |
四注 | sì zhù | 1.四周环绕。 2.指四周环绕的走廊。 3.指屋宇﹑棺椁四边有檐,可使顶上的水从四面流下。 | |
四至八到 | sì zhì bā dào | 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东﹑西﹑南﹑北四正)或“八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元人始用四正表示四方州县地界距离,称“某方至某处界几里”,名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关距离,称“某方到某城(关)几里”,名为“八到”。“四至八到 | |
四战 | sì zhàn | 犹言四面受敌。 | |
四背 | sì bèi | 指四件违反常情的事。 | |
四拜 | sì bài | 1.古代表示庄重的拜礼。 2.明洪武九年定大祀拜礼:迎神四拜,饮福受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参阅《明史.礼志一》。 | |
四机 | sì jī | 1.用兵的四个方面的机密或机宜。 2.佛家指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参阅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十下。 | |
四院 | sì yuàn | 唐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 |
四不相 | sì bù xiāng | 即四不像。因形状奇特,在某些神话小说中被描写成有仙术的怪兽。 | |
四垣 | sì yuán | 1.四周的围墙。 2.本指周天的星区,引申指四周天空。 | |
四端 | sì duān | 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 | |
四大 | sì dà | 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1957年开始出现于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恶性发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将其列为人民的民主权利。因其没有起过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积极作用,反而妨碍了人民正常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980年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通过决议,取消了宪法中关于“四大”的 | |
四更 | sì gēng | 指晨一时至三时。 | |
四书 | sì shū |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元皇庆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 | |
四列 | sì liè | 相传夏禹治山导水,有三条﹑四列之说。“四列”说创于郑玄,谓由北至南将山脉分成四列。 | |
四门学 | sì mén xué | 古代学校名。北魏正始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唐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隋代及北宋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元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 |
四泾 | sì jīng | 指江﹑河﹑淮﹑济四水。 | |
四险 | sì xiǎn | 四周险要。又指四周的险要处。 | |
四聪 | sì cōng | 1.能远闻四方的听觉。 2.指三国魏夏侯玄等四人。 | |
四妃 | sì fēi | 1.四位妃子。指黄帝四妃。 2.四位妃子。指帝喾四妃。 3.四位妃子。初唐有贵﹑淑﹑德﹑贤四妃。 | |
四邻 | sì lín | 1.犹四辅。天子左右的大臣。 2.四方邻国。 3.周围邻居。 4.四方;周围。 5.指周围邻近的人。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街坊四邻 | |
四目 | sì mù | 1.四只眼睛;两双眼睛。 2.能观察四方的眼睛。 | |
四合院儿 | sì hé yuàn ér | 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四边是房屋,中间是庭院。 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四边是房屋,中间是庭院 | |
四推 | sì tuī |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清胤祯(雍正)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三推”。 | |
四分 | sì fēn | 1.分为四份。 2.向四方散开。 3.指四分历。 | |
四书院 | sì shū yuàn | 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 | |
四涂 | sì tú | 四途。通向四方之路。 | |
四圭 | sì guī | 古代贵族祭天所用的礼器。由整块玉雕成,中央为璧,四面锐出为圭,故称。 | |
四天王 | sì tiān wáng | 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 | |
四塞 | sì sài | 1.指四方屏藩之国。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3.指四方边塞,边境。 | |
四输 | sì shū | 见“四轮”。 | |
四守 | sì shǒu | 1.四种守卫的方法。 2.犹四方。 3.星名。 | |
四六文 | sì liù wén |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遣词华丽,多用典故,讲求句式对仗工整。 | |
四屋 | sì wū | 屋的四方。指满屋。 | |
四失 | sì shī | 学习上的四种过失。 | |
四冲 | sì chōng | 控扼四方的要地。 | |
四声 | sì shēng |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 |
四谷 | sì gǔ | 1.指秬﹑秠﹑穈﹑芑四种谷物。 2.泛指四种谷物。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