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刺山 | cì shān | 旧传甘肃敦煌东南一百三十里有悬泉水,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沙洲》。后遂以为典实。 | |
刀山 | dāo shān | 1.佛教语。地狱中的酷刑之一。 2.喻极险恶的境地。 | |
圌山 | chuí shān | 山名。在江苏镇江市。形势险要,宋在此置圌山寨。建炎三年,韩世忠驻军于此,防金兵由海路进攻江浙。 | |
寸山 | cùn shān | 小山。 | |
大房山 | dà fáng shān |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 | |
春山 | chūn shān |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3.指春神。 | |
层山 | céng shān | 重迭的山。 | |
北山 | běi shān | 1.泛指北面的山。 2.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3.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 | |
宝山 | bǎo shān | 1.对佛僧神道等所居之山的尊称。 2.聚藏宝物的山。 | |
柏谷山 | bǎi gǔ shān | 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北,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接。因山多柏树,故称。相传为神农尝百谷处。 | |
八宝山 | bā bǎo shān | 在北京市复兴门外﹐解放后以建有八宝山公墓而著名。公墓分民用及革命公墓两部分。我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瞿秋白﹑任弼时﹑朱德﹑彭德怀等的灵柩或骨灰都安放于此。 | |
八公山 | bā gōng shān | 1.在安徽省淮南市西。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与八公登此山﹐故名。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谢玄大败前秦苻坚兵,坚登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皆晋兵﹐即此。参阅《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2.在安徽省和县北。相传有八位仙人下棋饮酒于此﹐故名。宋开禧间更名杀狐冈。参阅清顾 | |
鼻山 | bí shān | 鼻亭山。 | |
商山 | shāng shān | 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 |
上山 | shàng shān | 1.登山,到山上。 2.指到山里打游击。 3.指蚕上簇结茧。山,指蚕簇。 | |
天中之山 | tiān zhōng zhī shān | 指鼻。参见“天中”。 | |
为山 | wéi shān | 喻建立功业。 | |
宛委山 | wǎn wěi shān | 山名。 | |
下山 | xià shān | ㄒㄧㄚˋ ㄕㄢ | 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后以“下山”借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
五山 | wǔ shān |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 | |
乡山 | xiāng shān | 家乡的山。借指故乡。 | |
邪山 | xié shān | 佛教语。喻谬论。以高山譬况,故有此喻。 | |
阳起山 | yáng qǐ shān | 山名。在山东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因出阳起石而著名。 | |
厓山 | yá shān | 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厓山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 | |
雁门山 | yàn mén shān | 1.山名。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2.山名。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 |
燕山 | yān shān | 1.指自天津市蓟县东南绵延而东直至海滨的燕山山脉。 2.指燕然山。亦借指边塞。 3.指战国时筑黄金台招贤的燕昭王。 4.宋宣和四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后以指燕京,即今北京市。 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万里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 |
冶山 | yě shān | 山名。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为汉吴王濞铸钱之地。 | |
主山 | zhǔ shān | 1.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 | |
中山 | zhōng shān |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 | |
山阬 | shān gāng | 山冈,山崖。 | |
山公啓 | shān gōng qǐ | 同“山公啟事”。启,亦写作“啟”。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唐 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宋 黄庭坚《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 |
山肴 | shān yáo |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 |
山区 | shān qū | ㄕㄢ ㄑㄩ | 多山的地区。 |
山郊 | shān jiāo | 远山郊野。 | |
山环 | shān huán | 犹山坳。 | |
山北 | shān běi | 古时泛指终南﹑太华二山以北之地。 | |
山阪 | shān bǎn | 1.亦作“山坂”。亦作“山岅”。 2.即山坡。 | |
山官 | shān guān | 1.山神。 2.旧指西南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 | |
山胞 | shān bāo | 山地同胞。 山地同胞 | |
山谷 | shān gǔ | ㄕㄢ ㄍㄨˇ |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 2.山谷道人的省称。详“山谷道人”。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
山桂 | shān guì | 1.桂树。因多生于山中,故称。 2.特指桂树的一种。 | |
山光 | shān guāng | 山的景色。 | |
山姜 | shān jiāng | 1.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 2.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邢昺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 3.杜若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 |
山包 | shān bāo | 方言。小山,山冈。 〈方〉∶不高的小山一个小山包,一棵小树…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奠基礼》 | |
山阿 | shān ē | 山岳;小陵。如: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淘潜《挽歌》。 | |
山姑 | shān gū | 雌性山魈。 | |
山谷体 | shān gǔ tǐ | 诗体之一。宋黄庭坚一派的诗体。后衍为江西诗派。 | |
山公 | shān gōng | ㄕㄢ ㄍㄨㄙ |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 |
山阡 | shān qiān | 陵前墓道。 | |
山阜 | shān fù | 1.亦作“山峊”。 2.土山。泛指山岭。 | |
山阶 | shān jiē | 山路的石级。 | |
山际 | shān jì | 1.山边。 2.山中;山间。 | |
山背 | shān bèi | 1.山后。 2.山脊。 | |
山阙 | shān quē | 山的缺口。 | |
山公兴 | shān gōng xīng | 同“山简兴”。 | |
山情 | shān qíng |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 |
山宾 | shān bīn | 来自山中的宾客。特指汉商山四皓。 | |
山家宗 | shān jiā zōng |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宋代分为两派:一为晤恩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四明尊者知礼法师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 | |
山匠 | shān jiàng | 1.犹石匠。 2.擅长堆叠假山的工师。 | |
山儿 | shān ér | 1.指山野之人。 2.猕猴的别称。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