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之徒

  •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 注音ㄨㄤˊ ㄇㄧㄥˋ ㄓㄧ ㄊㄨˊ
  • 成语解释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无贬义;现在则指不惜拼命大胆为非作歹的人,有贬义
  • 成语出处《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成语例子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杨三楞。身强力大,一手好枪法,能喝酒,是个不怕死的亡命之徒。(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辨形之,不能写作“知”。
  •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 英语翻译desperado
  • 日语翻译命しらずのやから
  • 俄语翻译отчаянный злодей <головорез>
  • 其他语言<德>tollkühner Draufgǎnger <Desperado><法>aventurier <homme capable de tout>
  • 近义词不逞之徒
  • 反义词谦谦君子

词语解释

  1. 本指脱离户籍的逃亡者。后泛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人。

外语翻译

  • 英语:runaway (idiom)​; desperate criminal, fugitive

国语词典

  1. 逃亡在外的人。
    1. 《周书.卷三七.郭彦传》:「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2. 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
    1. 《旧唐书.卷一八一.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
    2. 《旧五代史.卷一一四.周书.世宗本纪一》:「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
    3. 也称为「亡命徒」。

网络解释

  1. 亡命之徒 (汉语成语)
    1. 亡命之徒,汉语成语。
    2.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3. 释义:1、指逃亡的人。2、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亡命之徒”单字解释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
:[wáng] 1.逃:逃~。流~。 2.失去:~佚。~羊补牢。 3.死:伤~。死~。 4.灭:灭~。~国奴。救~。兴~。 [wú] 古同“无”,没有。...
: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 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
:1.步行:~步。~涉。 2.空:~手。 3.白白地:~然。~劳无益。 4.只;仅仅:家~四壁。 5.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

热门成语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